建筑施工中的耐磨地面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刘淑娟
[导读] 摘要:建筑施工当中,地面施工属于关键施工环节,并且其施工质量是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黑龙江省六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建筑施工当中,地面施工属于关键施工环节,并且其施工质量是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建筑地面施工过程相对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结构面层处理技术。其中,耐磨地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使地面的耐磨性增强,避免地面起灰现象,可对建筑使用者对地面的应用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基于此,文章将从前期准备、施工过程以及地面养护三个方面对耐磨地面施工中的具体施工内容进行阐述,并总结了施工要点。
        关键词:民用建筑;混凝土;地面施工
        耐磨地面施工技术是指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将耐磨性材料加入其中而增强地面的耐磨性,加入耐磨材料后的混凝土强度更高且更为坚硬,耐磨性及抗剥离性更强,并且对冲击有良好的抵御能力。将耐磨地面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当中,可对传统混凝土地面垫层及基层施工形式的缺陷进行弥补,可减少地面开裂或起鼓现象出现,施工过程更加简单且施工效率更快,并且也可达到理想的节能减排效果。
        1.混凝土耐磨地面施工分析
        耐磨地面施工技术应用时,可同步进行振捣与浇筑,耐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可基于施工设计方案开展浇筑施工,同时利用振捣平板器振捣,且可利用滚筒抹平混凝土表面并进行压光处理。耐磨混凝土中加入了耐磨性能极佳的骨料或砂材料,可使地面耐磨性得到有效提升,或使地面的抗冲击性以及强度均得到有效提升。金刚砂骨料是是一种硬度高且抗腐蚀性良好的材料,需根据产品说明严格规范地进行材料的运输、存储以及利用,且泌水处理完成且撒布耐磨材料后,要做好抹平与压光处理,尽可能一次性完成耐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2.耐磨地面的具体施工内容
        2.1施工前期准备
        2.1.1现场勘察及地面压实
        耐磨地面浇筑前,施工人员详细勘察施工现场,对场地的土质承载能等与规定要求是否相符进行检查。室外施工时,可利用大吨位碾压设备进行地面压实处理,若为室内施工,则可利用小型打夯设备夯实地基。混凝土浇筑前,也可开展,专家论证,通过相应措施的实施保障施工中地面耐磨性及光滑性的有效提升。
        2.1.2配合比设计与振捣控制
        施工开始前应严格检查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明确集料级配,并开展水灰比检测,以免施工中因石子外露而使地面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明确振捣时间,确定振捣的范围及频率,以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
        2.1.3平滑度控制
        地面抗滑性及抗压强度控制是耐磨地面施工的关键所在,要做好楼面平滑度控制,确保浇筑后混凝土保护平滑度符合要求且保持洁净。为此,施工准备阶段应对垫层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所有杂物,并可利用碱试剂对垫层表面的油污进行清理,之后再开展浇筑施工。
        2.1.4湿度控制与积水处理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台表面进行洒水处理,使之保持一定的湿润度,且应结合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配制,选择适合的表面处理工艺,并明确添加剂加入量,并针对泌水问题做好应对措施。为避免垫层表面的积水问题,可利用泵送方式进行混凝土输送,且要划分好分格缝,确保各分格缝均可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浇筑。
        2.2混凝土耐磨地面的浇筑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洒水进行基层湿润,在浇筑点与下料点存在较大高差的情况下,混凝土尽量使用溜槽进行下料,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产生。若混凝土下料分布不均时,可采用局部振捣的方法使其均匀分布,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集料分布均匀以保证其强度均匀,同时严禁采用砂浆进行补充振捣。

完成混凝面层泌水处理后,进行混凝土地面表面加工,且要控制标高并开展材料耐磨施工。在此之前,施工技术人员要穿着平底鞋做好防护准备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作业,在施工后期施工技术人员穿纸质防水鞋进入施工场地。当完成浇筑混凝土时,使用相关设施来防止泌水,通过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相应材料的作业。
        2.3耐磨地面的养护与接缝处理
        2.3.1缺陷修补与打磨
        施工人员养护中若发现施工质量缺陷应立即处理,如建筑地面的施工缝、阳阴角等部位产生的缺陷。夏季施工时,由于气温较高施工人员应在地面上布置草袋,并定期对地面洒水以保持湿度。养护后期要特别预防和关注砂石外漏情况,如果石子外漏则第一时间清除石子进行修补。一些墙边、柱边、死角部位通过机械无法打磨到的地方,则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打磨。
        2.3.2施工缝处理
        在完成耐磨材料施工后对施工缝进行切割,结合实际情况,一旦地面混凝土强度过大可通过使用切割机实现专业切割,设置的收缩缝的间距是以结构支点(一般为柱间距)作为参照,收缩缝的宽度根据施工现场来确定,而收缩缝的深度则根据混凝土的厚度来确定。在施工缝处接茬过程中,剔除接触面松散的石子,并且施工技术人员在接触面涂刷水泥砂浆。为了消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碰撞、磨损、污染等情况,通常在施工缝的两侧需要施工技术人员采用施工机械进行压光、打磨,从而能够进一步控制其地面的平整、光洁均匀程度。
        2.3.3养护剂应用与拆模
        其耐磨材料施工、水性养护完成之后,同时需要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从而确保地面表层具有一定的湿度,可增强施工成品的强度并使其免受污染,同时可有效缩短养护期时间,一般只需两天即可以完成养护。在完成养护工作后,即可以进行项目的拆模作业。在拆模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谨慎小心避免破坏成品,一旦发生破损,则需要采取有关措施展开对应的补救工作。
        3.混凝土耐磨地面施工的要点分析
        3.1做好强度设计
        在楼面施工过程中,线管的密集处使该部位楼面混凝土强度和承载力受到削弱,造成应力高度集中,在此薄弱部位容易出现裂缝,可以通过变更设计来保证其强度要求。
        3.2加强配合比设计与养护控制
        为了增强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度需要在地面的基层上均匀涂刷水泥砂浆。在控制混凝土集料级配与配合比的同时,检测搅拌混凝土的坍落度与配比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通过监理及甲方对混凝土地面检查,确定没有出现任何脱皮、表面起砂、裂纹等情况,地面施工方可合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设计安排现场施工及养护的工艺、标准及时间,在已完成的楼地面涂刷适当的养护剂进行必要的后期养护。
        3.3加强浇筑控制、消除泌水现象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不影响混凝土初凝的前提下适当减缓其浇筑速度,同时应充分振捣,从而使得基层与面层充分粘合。为消除泌水问题,首先要适当降低水灰比;若是泌水量较多时,可用橡胶管真空吸水去除泌水,而当泌水量较少时,则只需利用海绵或棉纱擦干即可。
        结语:建筑工程地面施工对建筑工程的投入使用产生重要影响,施工企业应根据地面施工设计及规范要求,积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要加强细节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进行完善的地面养护。此外,还应就常见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与及时处理,做好全面质量预防工作,只有这样建筑地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才能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志宇.关于建筑施工中耐磨地面施工技术的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6):24.
        [2]高彬.建筑施工中耐磨地面施工技术的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8(2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