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徐仙蓉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建筑企业、地区政府等各方关注。
        湖北华夏水利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荆州  4332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建筑企业、地区政府等各方关注。本文对滑模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水利水电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利用概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主要的滑模施工技术要点,最后提出了保证滑模施工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滑模施工技术;利用概况;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
        滑模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利用,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单位提高其施工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投入成本,进而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该项技术,通过科学控制滑模结构、完善液压提升系统、控制模板滑升速度、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等措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1.水利水电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利用概况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滑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而大量的运用。滑模装置一般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三部分组成,施工区域在一个固定、封闭的工作盘内,利用爬杆和液压千斤顶进行固定,施工过程中工人随着平台整体爬升,安全系数整体较高;且它不需要拆卸,辅材使用少,机械化程度高,成本相对较低。在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不难看到滑模施工的场景。因为施工人员职责划分明确、工序交接有序,保证了汽车泵泵管从高空安全垂落到浇筑区,混凝土浇筑不留设施工缝,钢筋绑扎、运料、浇筑等工作顺次完成,如此,建筑的结构整体性、抗震能力能够顺利达标。
       
        图1 滑模施工
        2.滑模施工技术要点
        2.1合理控制滑模结构
        滑模结构构建过程中要做好模板控制工作,滑模结构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现场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水平仪、千斤顶同步器等进行实际管控。为保证滑模结构,可使用激光照射仪、吊线相互结合的方式,对结构进行准确测量和控制,以便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滑模变形问题,并对变形位置进行精确定位。若滑模出现形变,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确定竖井结构的直径范围,尽量确保竖井结构和外形的稳定性。
        2.2完善液压提升系统
        液压系统对于滑模技术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这是因为液压控制台连接着油路与千斤顶,千斤顶连接着被提升的物体,在滑升过程中,高压油泵会在电动机的作用下先后经过静止阀、换向阀以及分油器及其管路将油送至千斤顶为其提供作业动力,然后在不断的供油与回油中千斤顶完成重复性的压缩和复位,促使支撑杆上的模板装置不断上升。假设水利水电工程选用的是额定顶推力为60KN的滚珠式千斤顶,那么在实际施工时则要选择一半的顶推力,并结合公式N=(∑F)/(Pφ)确定千斤顶的数量N,其中∑F代表全部荷载,P和φ分别代表千斤顶的提升力和拆减系数(一般设为0.7)。而在计算支撑杆承载力时,可选用一般的建筑钢管,但要控制接头错开率低于25%,在手提磨光机的作用下打磨焊接接头,并使其数量与千斤顶数量一致,用于提升模板刚度。
        2.3控制模板滑升速度
        水利水电工程中需要安装大量钢筋,为减少交叉作业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种间的协调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择合理的模板滑升速度。在混凝土厚度为600mm~700mm时,要及时检查凝结情况,确保滑模装置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在初浇结束3~4h后可以进行试滑,此时,工作人员要注意将千斤顶提升50mm~60mm,以便更好地判定混凝土是否脱模及时间是否合理。滑升过程中要确保模板提升速度稍慢于混凝土浇筑速度,在浇筑位置距模板上口50mm~100mm时即可正常开展模板提升工作。在滑模末端提升期间,要注意降低滑升速度,保证最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均匀、精准。
        2.4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材料也是滑模施工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的一种重要材料,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技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与稳定性。以混凝土的浇筑来说,可以采用分层浇筑法,以充分利用浇筑面散热,减少裂缝出现的几率。当混凝土浇筑体平面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全面分层法;在面积趋中情况下,采用分段分层法;在面积较大情况下,则采用斜面分层推进法。总之,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基准面高程控制、混凝土浇筑及人工修饰与推模等一系列关键工艺,根据成型时间及时进行切缝处理,合理调配技术娴熟的操作手碾压边部,减少对滑模的损坏。
        3.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中滑模施工质量的措施
        3.1配备专业化施工设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经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施工,将一些智能化的技术引入滑模施工环节,能够更加高效,精准的完成作业生产。以滑模机的集成化为例,由于现在水利施工中许多项目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那么在同一个领域内,由一台主机带动多种模具而进行多种项目生产就变得至关重要,这能够直接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多品种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平衡;而在同时处理多种作业任务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3.2对施工细节进行严密监管
        由于滑模施工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其技术要求高,因此项目人员要仔细查阅资料、反复论证,从各方面分析滑模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安排专人进行技术攻关,克服高空作业、风沙大、环境恶劣等困难,保证滑模施工顺利升顶。对于滑模施工中的细节——包括筒壁中心位移、垂直、旋转偏差、外观及砼质量等,均要进行严密监管,确保其达到标准要求,控制筒仓整体垂直偏差。通过施工,要不断积累技术创新的理论数据与实践基础,创造性利用大直径筒仓柔性滑模施工技术等手段,创造良好效益。
        3.3建立健全施工管理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为了严格落实顺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责任,就需要建立健全滑模施工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质量达标,保证其安全性能。施工单位要组建专门的施工现场检查工作小组,督促其制定施工管理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水利工程建设与验收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检查滑模施工领域隐患多、影响大、风险高的部分。同时,统一工作标准,定期组织成果汇总和审核,对照检查问题清单,逐项核对管理责任体系、工序组织、设备日常管理与维修养护等方面内容,全力确保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滑模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的探讨,毋庸置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滑模施工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滑模施工质量的措施,配备专业化施工设备,对施工细节进行严密监管,建立健全施工管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梁成福,黄未来.浅谈液压滑模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研究[J].智能城市,2019(9):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