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8月   作者:王合昌
[导读] 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是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国民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州市行政审批帮办代办中心  山东滨州  王合昌  256600

摘  要: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是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国民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新形势下生态环境工作如何在健全统计调查制度,优化专项调查,规范核算方法,完善质控体系,提升数据质量等方面进行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统计;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生态环境统计是生态环境部设立、报经国家统计局审批或备案的生态环境统计调查项目。[1]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统计数据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16年起连续三年印发制度性文件,作出完善统计体制等一系列决策部署。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统计改革工作方案》,对形成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任务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统计制度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和改革路线图。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再次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统计改革。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作为国家统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将需要持续推进改革。对此,本文立足工作实际,分析当前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并对改革内容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1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1.1地位凸显,但管理需求不明确、数据应用不足
        我国环境统计工作始于1980年,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部统一指导、省市县生态环境统计部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同时,总量控制、环境保护税、源管理清单等也是生态环境统计的重要应用。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是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科学决策和量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但管理需求不明确、数据应用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2]
        1.2基础薄弱,技术体系、质控体系均待加强
        目前,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建立了由企业填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逐级审核、汇总、上报的工作体系,构建了以定期普查为基准、重点调查和科学估算相结合、专项调查为有效补充的调查体系,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是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职能覆盖不全。二是部分专项调查与污染源统计调查范围存在交叉重叠,化学品环境管控物质、温室气体等生态环境管理需求缺少专项调查支撑。三是制度交叉、数出多门,口径有差异、核算方法不统一的情况还没有得到解决。
        1.3统计人员队伍能力建设滞后
        生态环境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过程长、层级多、难度大。从事前设计统计报表制度,确定统计调查范围、统计指标、排放系数、核算方法,到事中组织实施,组织调查对象填报、数据汇总审核、编写报告,再到事后统计数据分析应用和综合评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支撑。[3]当前整体上说,生态环境统计人员不足、力量薄弱、能力不足、人员更迭快等仍是客观存在的困难。



        2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改革的思考
        2.1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强化顶层支撑保障
        立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从加强生态环境统计管理角度出发,一是管理制度方面,要修订《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明确新时期生态环境统计工作要求,界定各界生态环境部门主体责任;二是质控管理制度方面,着重落实《关于防范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有关责任的规定(试行)》,修订《环境统计技术规范污染源统计》;三是应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数据使用管理相关文件,修订《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3]
        2.2完善优化统计调查,强化技术体系建设
        完善的技术体系是“关键”。一是完善污染源统计调查。根据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补充统计调查范围,调查统计调查污染源指标;逐步将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作为固定污染源统计数据来源。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专项统计调查。对于与污染源统计或生态环境管理统计调查对象差异大或专业技术强的领域,设立必要的专项调查;完善现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统计调查;研究增加化学品环境管控物质、温室气体有关专项统计制度。三是规范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细化核算方法及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报告期内统一算法,健全专项统计调查核算方法。
        2.3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数据质量控制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一是提高数据填报质量。建立多角度微观数据质控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减少辅助和质量控制指标填报。二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加强自动监测监管,强化环境执法监测。每年对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排放量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开展执法检查;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干预统计数据报送的,依法依规移送相关部门查处。三是充分利用其他部门统计数据。加强各级职能部门汇总、核算数据校验。开发生态环境统计业务系统。四是建立数据质量溯源与核查制度,明确核查方法,逐级对数据质量状况进行核查、抽查。 [4]
        2.4提高数据时效性,强化数据分析应用
        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是“延伸”。目前,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有季报、年报、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还编印了统计数据产品。一是探索按季度发布部分生态环境统计数据。二是在次年初发布上一年初步统计数据,下半年发布上一年统计年报。三是结合生态环境管理重点,编写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总量控制等专题分析报告。四是继续联合统计部门编印统计年签、生态环境统计年签等数据产品。五是强化统计结果可视化水平、拓展统计数据应用场景。[5]。
        3结语
        在国家明确提出“推动统计现代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改革势在必行,首要是强化顶层制度支撑保障,关键是完善技术体系建设,重点是强化数据质量控制,同时还要做好延伸,充分应用大数据,增强统计分析能力,强化数据应用,切实发挥现有统计数据的作用。但如何在改革中进行创新,让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推动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向现代化迈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陆嘉欣.关于做好环境统计工作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7,(19),123.
[2] 刘芳. 环境保护中环境统计的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2018,(03) ,186.
[3] 王志远.环境统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J].环境保护科学,2015,(04),66-69.
[4] 范乃杰,郭甲.浅谈环境统计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3),44. ?
[5] 张震,陈敏敏,吴琼,景立新.普查大数据分析与生态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CSSCI .环境保护,2020,(18),34-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