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方案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8月   作者:向峰
[导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是一种严重的病毒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 十分相似,其病征不同点是高节 位分蘖及茎节部形成倒生根

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事处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贵州安龙   向峰  52232819711110****   552400

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是一种严重的病毒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 十分相似,其病征不同点是高节 位分蘖及茎节部形成倒生根,病毒于2001年在我国广东首次发现,经专家鉴定该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2008年 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为害寄主有水稻、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20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安龙县;防治方案;产量
        为了探索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方法,于2016年四月至六月在安龙县进行防治示范试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近年来在我县各乡镇均有发生,损失率为15—30%左右,严重影响我县粮食生产。为掌握有效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药剂组合,降低发病率,减少损失,设置并开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由来及发生概况。
        近来,在我国南部稻区发生一种与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十分相似的病毒病,经专家鉴定该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rakde dwarf virus,SRBS-DV)其传毒介体主要是背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能为害水稻、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20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于2001年在广东阳西县首次发现。2008年在广西、海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均发现该病。2008年被正式鉴定其病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2009年我国南部9个省区发病面积180多万亩,约造成1.2亿斤稻谷损失;我国主要发生在晚稻上,2010年7月云南富宁县发现发生,8月底调查文山州富宁县、广南县、硕山县,红河州蒙自县、开元县、建水县,玉溪市元江县、峨山县,保山市施甸县均有发生。
        二、试验地点及栽播时间。
        安龙县招堤街道范围内的良田为试验地点,栽播时间为每年的正常播种季节。
        三、参试药剂。
        高巧,600克/1000ml,吡虫啉),德国拜耳生产。
        噻虫嗪30%种子处理悬浮剂+咯菌.精甲霜(总有效成份35克/升)悬浮种衣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原产)。
        吡虫啉,350克/升悬浮剂,江苏艾津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吡蚜酮,25%悬浮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宁南霉素,
        毒氟磷
        芸薹素氨基酸
        四、试验设置。
        设置A:噻虫嗪70%种子处理可分散剂拌种;
        B: 吡蚜酮25%水分散粒剂拌种;
        C:高巧拌种; D:旱育保姆拌种;E:35%吡虫啉拌种处理;F:清水浸种(对照)

     

 

          五、调查和记录。
         1.调查时间。
         稻飞虱:在秧田期最后1次用药(送嫁药)前和大田期第2次用药后7、15、30天各调查1次。
         黑条矮缩病:发病稳定期(齐穗期)调查防治效果。
         2.调查方法。
         稻飞虱:秧田期,采用随机取样查5点,每点查0.1平方米 。大田期,采用平行双行跳跃式取样法,每个处理查10点,每点查2丛稻。统一用方形白磁盘对准稻株用力拍3次,然后统计白磁盘中稻飞虱的数量,计算防治效果。
黑条矮缩病: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个处理调查200丛,记录病丛数、病株数。如果发病轻(空白对照区丛发病率<1%),可采取全田目测法,查病丛数、病株数。计算丛发病率、株发病率和以株数为基数计算防治效果。
        另外,在秧田期和本田期,注意观察各处理区水稻长势,如水稻叶色、苗情(壮弱)等。
        总之,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秧田期用1%缓释增效吡蚜酮颗粒剂600 g/666.7m2,分蘖前期喷施一次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 g/666.7m2)+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60 g/666.7m2),大田分蘖盛期末根据虫情再施用一次药的集成防控技术,对稻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显著,可在安龙县大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西民,《桃树冻害调查及应对措施》,落叶果树;
[2]张庆,《雪压竹林的补救管护措施》,现代农业科技;
[3]李小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诊断与防控》,科技信息;
[4]钟天润,《2018年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趋势初析》;
[5]孙惠颖,《棉田灾害的预防和补救》,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6]余海维,《桐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初报》,安徽农学通报;
[7]张咏,《2019年造成湖南省水稻大面积矮缩的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8]陈辉,《芦溪县麻田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的原因》,贵州农业科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