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旅产业融合型特色小镇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8月   作者:王润泽
[导读] 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文旅型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浅析文旅型特色小镇的积极作用,揭示开发文旅型特色小镇的重要性。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山西太原  王润泽  030000

摘要: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文旅型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浅析文旅型特色小镇的积极作用,揭示开发文旅型特色小镇的重要性。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文旅产业 积极作用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并且国家多个政府部门联合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时,要培育建成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并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目前各省市多种类型特色小镇蓬勃发展,它们为当地实现产业转型提供了可能,也为城乡一体化创造了契机。 其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的进步和居民对优质生活方式的追求,以文化旅游等服务型产业为主的小镇正逐渐兴起。 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为突破发展瓶颈开创条件,又能保护与传承当地文化,以文化带动经济增长,提升居民个体的生活满足感,带动小镇经济健康成长。
        一、文旅融合型特色小镇的内涵
        文旅融合型特色小镇是指以能综合地域文化和小镇独特地理资源的文化旅游产业为主要的依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体现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内涵、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鲜明的产业特色、优美的生态环境,工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的小尺度空间聚落。“平遥古城”便是一个成功的文旅融合型特色小镇例子,平遥借助“晋商文化”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将其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目前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有工业发展型、文化旅游融合型、商贸流通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五种。据近年数据统计得出:在中国特色小镇中,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总数占比38.50%,而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总数占比24.10%,基于此,文旅型特色小镇在全体特色小镇中比例合计为62.6%。文化与特色小镇的成功运营息息相关,借此休闲旅游与、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结合所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与特色小镇的融合便成为了如今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二、文旅型特色小镇的作用
        1.促进小镇产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
        现在,中国面对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严峻挑战,以期以集约式经济增长的模式代替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宏观来看,三大产业发展还不协调,我国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相对占比还比较低。据我国统计年鉴(2020),我国第三产业按生产法所核算得占比为53.9%,而早年之时美国第三产业GDP占比就已达到80%,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服务业产值占比达到了70%,且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达到了我国目前的水平,差距巨大。发展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有利于改变当地小镇各产业构成,把小镇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从农业或一些衰退型产业中解放出来并转移到第二及第三产业中,特别是转移到那些高产品附加值的行业,也即把这些要素转移到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来,从而为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带来的新原材料,增加小镇第三产业产值,这样有利于优化小镇产业结构,有助于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与资源配置优化。



        2.实现小镇经济增长,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在建设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由于得到合理配置,且各要素被转移到的行业比原先的相对落后产业附加值更高,各要素的利用效率也大大提升,继而小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发展型特色小镇也不会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此外,当地发展文旅型特色小镇,必定会吸引本地以及外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从而创造出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需求,这样,当地居民便可通过提供各方面相应服务,来满足游客的上述需求从而获得可靠收入,继而使当地居民获得更优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3.展示和传扬当地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传统文化已经离我们而去,甚至面临衰亡的局面,就如电影《百鸟朝凤》中反映的那样,愿意学习吹唢呐这项手艺的后辈越来越少,社会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度也在降低。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建设所凭借的基石是当地文化,只有通过不断地深挖当地的人文内涵,继而才能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继而可吸引具有相当可观数量的游客。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文旅型特色小镇建设方案时,必须做好当地人文内涵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从文化旅游产业中获利,再从获利中继续为文旅产业保驾护航,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在特色小镇取得的经济收益中划分一部分,成立专门的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这样,在设计、建设以及发展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同时,就可以展现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甚至提高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4.丰富百姓生活,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激烈的社会竞争乃至过度竞争造成的“内卷”给人们增加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长期压力无法得到合适释放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健康遭受一定的损害,甚至会进一步影响生理健康,而特色小镇作为娱乐休闲的场所,具备了使游客释放压力的功能,而文旅型特色小镇凭借着文化因素的锦上添花,使游客们在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洗礼,使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同时,自身素养的过程中,也能对儿童们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有利于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詹杜颖. 品牌效应下的特色小镇构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2. 宋为,陈安华.浅析浙江省特色小镇支撑体系[J].小城镇建设,2016年。
3. 仇保兴.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有深度和广度[N].中国企业报,2017年。
4. 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

作者简介:王润泽(1997—),男,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9(产业经济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业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