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刘举珍通讯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20
摘要:目的:讨论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男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将其通过年龄、高血压级别、体重指数等进行分组,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浓度。结果:通过研究结果显示,1、2、3级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逐渐降低,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 55岁、55-65岁、> 65岁3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重指数<24 kg/m2、 24-28 kg/m2、> 28 kg/m23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龄和血压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现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作为一个人体的循环内分泌系统,与人体内的血管舒缩及水盐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该系统中,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大的缩血管功能,而醛固酮则具有钠、水储留作功能,这些功能能够在高血压的形成机制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直接作用,在高血压的动脉病变病理过程中能够直接参与。本次研究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例,探讨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蒙古医院)2020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男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2.3±8.6岁,体重指数24.6±6.2kg/m2。150例患者中,1级高血压42例,2级高血压56例,3级高血压5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血压等级、年龄和体重指数进行分组,年龄< 55岁、55-65岁、> 65岁;体重指数<24 kg/m2、24-28 kg/m2、> 28 kg/m2。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检测。且在检测前一晚开始保持空腹,第二天清晨,取患者静脉血5ml,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液标本进行测定,对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的比值进行计算。
患者清晨空腹排便后,对其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按照国家标准计算体重指数。
测量患者的血压,在患者停用降压药物2周的基础上,患者卧位休息10min以上,采用水银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数据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结果可知,1、2、3级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逐渐降低,组间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患者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结果可知,年龄< 55岁、55-65岁、> 65岁3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逐渐降低,,组间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体重指数患者检测结果
体重指数<24 kg/m2、 24-28 kg/m2、> 28 kg/m23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png)
3、讨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高血压病,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相关研究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的变异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促进血管的收缩以及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而醛固酮则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能够促进水、钠重吸收。延髓头端腹外侧核神经元而激活肾交感神经在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下,血压会不断增高。同时,血管紧张素Ⅱ还能够通过氧化激活和炎症反应诱导高血压发生;而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会对血压的昼夜节律模式产生影响,并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血压的升高,血浆肾素活性会逐渐降低,而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水平会逐渐增高。究其原因,是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期受到恶性循环刺激,导致血浆肾素一直处于高活性状态,从而提高了血浆醛固酮的水平。研究中还发现,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会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本次研究中,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与患者体重指数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关系。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的年龄以及血压等级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马文霞,刘芙荐,杨月荐,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7,38(2):207-210.
[2]张慧娟.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优势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