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6期   作者:孟丹彬1孟廷昭2李小燕3
[导读]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土地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人地矛盾激化,城乡规划建设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孟丹彬1孟廷昭2李小燕3
        1衡水中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北 衡水 053000
        2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3衡水市园林中心,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土地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人地矛盾激化,城乡规划建设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对此,政府部门就要在组织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全方位考量土地管理问题,依据当前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
        关键词:我国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忽视了土地资源问题
        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人员全方位考量土地资源问题,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只有全方位考量土地资源,方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但是部分房产企业开发建设中,并未充分考虑土地资源问题,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开发活动中并未深度考虑土地和气候等因素,如此就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应用率,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2 规划编制缺乏整体性
        《城乡规划法》推行后十分重视城乡统筹,但是城乡土地产权差异尤为明显,涉及到的利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区域规划并未设置科学的依据,因此频繁出现地域脱节问题。此外,编制工作中并未全方位考量城乡差异,配套设施和市场化运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
        1.3 土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水平关乎区域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管理可显著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与稳定性。土地管理尤为复杂,且需要考虑诸多问题。这也对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进度相对迟缓。
        2 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
        2.1 城乡规划建设
        城乡规划是对城市和乡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规划,它要求对土地资源的各方面利用都有详细的计划。城乡规划建设是为了缩小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国家发展目标。城乡规划建设需要把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城乡发展系统,满足城市与乡村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城乡规划建设应当遵循体现生态文明、突出城乡各自特点、保护和吸收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原则。要做好城乡规划建设需要提前考察相应地区,根据考察数据制定规划系统,并且在实际城镇化建设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手法,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土地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科学地规划土地数量和用途能够尽可能地激发出土地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推动城乡的可持续发展,为城乡带来更多的效益。

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是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而建立这项制度也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用途、土地资源的开发环境等方面。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要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管理问题,将会对城乡规划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3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3.1 构建全新的城乡关系
        在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构建全新的城乡关系。首先,加大“新乡村建设”“城乡统筹”等战略的实施力度,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保持乡村与城市地位的平等性,以乡村人口和乡村产业为基础来刺激乡村的内生性增长。其次,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乡村生产力要素流向城市,而城市的生产力要素却并没有顺利地流向乡村。对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可以突破乡村集体封闭性的桎梏,从制度层面上加快城市生产力要素流向乡村的速度。再次,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差距的拉大,使得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与城市相比,并对乡村地区的人口聚集以及产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提高乡村地区基础建设的覆盖率,以有效提升乡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保障乡村生活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这正是实现乡村地区高新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最后,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乡村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对乡村地区原本闲置的土地进行重新利用,对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乡村地区建设,防止乡村地区的空间结构、产业类型成为城市生产力要素流向乡村的阻碍。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农业人口的流动性和消费能力,拓展乡村地区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
        产业结构不同是导致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不同的根本原因。鉴于此,在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候,可以有效挖掘乡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借助资源优势来提高乡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首先,对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学习并借鉴城市建设的成功模式,大力发展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但不能盲目复制城市建设模式,避免城市建设模式与乡村实际情况不相符,而造成严重的乡村资源浪费问题。另外,还要推进农业供给改革,提升乡村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发展。其次,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乡村地区的生产方式依然非常单一、传统,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方面也显得力有不逮。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管理理念进行改变,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渠道和发展渠道进行拓宽,并加强特色农业的发展,使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再次,加强先进生产设备与农业技术的引进,通过对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乡村生产的现代化发展。最后,在保障乡村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当地电商、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电商产业克服乡村传统销售模式的弊端,通过旅游产业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促进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
        3.3 加强乡村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绝大多数的乡村地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但是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比较特殊等因素,使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乡村地区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有效拓宽乡村地区的发展空间。首先,加强乡村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可以对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将其与旅游产业进行结合,借助旅游产业提高乡村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有效性。其次,站在城乡规划视角下对乡村地区的非耕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明确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例如,在旅游景区周围,可以对非耕土地进行开发,使其成为与旅游配套的酒店、饭店等基础设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管理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低、城乡规划建设体制不完善、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土地资源管理制度来明确土地使用标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同时,相关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使城乡规划建设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别尔克·巴德利汗.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8(4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