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与项目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6期   作者:覃善金
[导读]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和各项建设工程实行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管理。

        覃善金
        广西大化县自然资源局  广西河池  530800
        摘要: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和各项建设工程实行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批准的城市规划,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服从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本文将探讨城乡规划与项目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城乡规划;现状;项目管理
        导言
        从广义上说,城市规划管理就是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就城市发展方针、城市建设的原则等重大指导方针、政策做出决策。比如“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节约用地”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基础设施先行”等原则。从狭义上说,就是负责城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工程的管理以及违法建设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 城乡规划现状
        1.1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
        老城区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本和风貌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解放以来,我国城市中传承着城市文脉的历史古建筑和遗迹受到三次严重破坏,使某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灭绝性的毁坏。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大广场、豪华办公楼、景观房产等席卷全国。
        1.2盲目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
        片面强调防止道路交通堵塞,而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决策者们是坐小汽车的,他们希望能加快行车速度,以至于盲目布置超宽的马路、不分青红皂白地拓宽机动车道、砍伐行道树、取消自行车道。不仅有80多个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有的城市还限制脚踩、电动两用自行车和自行车上路,甚至对取消自行车道予以立法。
        1.3盲目地进行功能分区
        在许多城市,开发区越建越多,不少还距离城区很远,结果是,每天数十万的“上班族”浩浩荡荡到开发区工作,下班后又浩浩荡荡回到居住区休息,如此奔波于开发区和居住区,造成一种“钟摆效应”,从而产生用能、用地、交通三大障碍。
    2 城乡规划的总体思路
        2.1打破行政界线,实行分区管理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仅给城乡资源配置带来不均,同时也给城乡管理带来了不便,严重制约着城乡的共同发展。为了打破这种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首先是要打破行政界线带来的束缚,使城乡管理真正做到一盘棋,整体考虑资源的配置,城镇的发展,设施的建设,保证城乡共同发展。其次是在现状城镇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小城镇的分析找出相应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针对各自的特色实行分区管理,在规划区内通盘考虑,以避免产业的不良竞争和设施的重复建设,以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2.2 规划分层编制,整体一个平台
        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实行规划分层编制,针对规划区和镇村不同层面进行不同内容的编制,在整体上实行“一个平台”,镇村分别进行建设指引,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和规划管理的执行。
        2.3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城乡规划管理
        借鉴成都、莱芜等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引入GIS技术手段,对规划进行全程控制和整体监督,保证规划建设有序的进行。实行全域一张图管理,针对管理内容,分别从用地、产业、设施村庄建设实行一张图管理,避免管理的缺失,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制定相应的户籍、土地流转制度,确保规划区内统筹建设的有序正常进行,实现对规划区内高效快捷的管理,保障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3 规划与管理衔接对策
        3.1制定有效的规划管理体系,注重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1)健全规划委员会制度,确立规划统领地位的组织保障。借鉴成都模式,以现有规划委员会为基础,扩大规委会的权利,由规委会全权负责规划区内建设活动,各部门负责配合,其中市长领衔规委会主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确立规划的统领地位。2)分区、分级管理,确保规划的连续性。规划实行统一发证,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的镇的发展状况实行分区管理,在每个区设派出机构,保证规划的连续性和操作性。3)注重监督管理,保证规划的实施。为了保证规划的实施性和严肃性,在市规划局成立规划监察大队,镇成立规划监察中队,村实行规划监察小组,统一管理,保证规划的监督执行。此外,实行乡村规划师制度,对乡村规划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保证规划的正常实施。
3.2实行规划区内“一个平台”管理
        在规划区分别从用地、产业、设施以及村庄区划等多个方面构建管理平台,针对不同的管理内容制定不同的管理对策。1)用地管理。对规划区内城乡建设进行一个平台管理,先对规划区进行空间管制确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的范围,严格控制生态景观用地、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范围。重点控制包括道路红线、基础设施黄线、河流湖泊水系蓝线、绿地绿线、文物古迹紫线的控制,确保城乡建设的合理。按照空间要求,结合人口预测,对城乡建设用地做整体考虑,确保用地满足相关标准,严禁在规划范围外进行建设,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尽量做大土地资源的集约化。2)产业管理。根据现状产业类型和产业发展要求进行分区,确定不同的产业分区,在各分区内建设不同的产业园,尽量保证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集中布置,便于协调运作,以降低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后来引进的企业,按照相应的产业分类进行产业进园,可以实行异地管理,同时进行相应的考虑,对税收进行相应比例的分成。严禁四面开花、各自为政,保证城乡建设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在农业特色比较明显的乡镇实行农业产业化引导,划定产业发展区实行管理。3)设施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对规划区内中心城区、重点镇、集镇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保证城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共享。4)村庄区划管理。根据农村发展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并根据相关原则确定保留村、撤迁村、发展村,并对相应的村庄类型进行建设性的指导,提出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议。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城乡居民生活一体化。
        3.3镇规划管理的实现
        “一图一表”指引按照不同的分区以及镇的职能不同对镇区建设用地进行强制性管理,通过“一图一表”进行控制。即: 用地规划图和用地指引表。另外,对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区域性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措施等方面进行导引。
        3.4村庄建设管理的实现———样板建设指引
        根据村镇体系的要求,对保留村和发展村进行规划控制,针对村庄现状情况进行人口规模预测,进行居民点的定点,保证村庄建设的集中有序发展,同时也便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对村庄用地面积、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风貌作出引导,并对用地进行严格控制,严禁设施用地转变为其他用地,保证设施的建设,塑造地域特色。对生态环境作出要求,并保证生态环境的维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严禁基本农田以各种名义转变为建设用地,维护乡村田园风貌。
        结束语
        城乡规划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关系着社会、经济、城市的发展,需要从体制人手,转变政府及管理部门职能,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规范规 划设计市场,加强规划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管理。只有各环节能健康和谐运行,城市建设才不会落下“心病”。
        参考文献:
        [1]成都市规划管理局,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成都统筹城乡之变】成都市统筹城乡规划的经验总结,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专题研究[Z].
        [2]王路,戴慎志.城乡统筹规划探索——简介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J].理想空间,2010(42): 81-82.
        [3]张卫国,张竞,朱琦,等.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探讨——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2008~2030)》为 例[A].200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