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王建红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业也有很大进步。在建筑行业中。

        王建红
        32092119860515****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业也有很大进步。在建筑行业中,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的把控工程造价以及成本控制,只有很好的把控这两项因素,施工单位才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项目紧抓的重点,但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以及成本控制问题却一直都被忽视。本文将会从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概述、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措施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是指建筑单位针对于某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所有的成本,其中分为单位工程造价、单位工程综合造价以及建设项目的总造价。其中包括了项目预算等,一般是根据项目所设计的图纸,招标的文件以及施工合同以及预算的定额进行工程量的签单进行计算。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合理地控制,单单从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资来看,财力是对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合理地控制,并且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厂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同时很容易受到其他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根据相关数据可知,这个概率是在30%~70%之间。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就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科学的控制,这才能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的社会化效益和企业的效益联系在一起。
        2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项目成本影响因素
        2.1管理理念相对较为滞后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缺乏完善的造价管理制度,并且构建模式往往具体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定的局限。过于追求建设成本,而往往忽视了后续运维管理。从工程造价管理角度来讲,各部门之间并没有针对此项工作而展开讨论,也没有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而强化彼此之间沟通,而当前这些问题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2设计因素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设计因素影响造价的原因为:工程正式实施后,受前期基础信息收集不到位、设计深度不够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设计变更,由设计变更引发工程量、施工人员工作量变化,最终造成造价的升高。
        2.3施工阶段的造价影响因素
        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合理配比、材料和设备的合理搭配、施工组织的设计等,都会影响工程造价。首先,建筑工程的材料费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花销,在采购材料的时候,尽量做到优质价廉,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之间的配比,采用最佳的材料配比,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其次使用设备时,要使材料和设备合理搭配,减少材料损失、设备运行磨损,从而减少成本投入。最后施工组织的设计,对于工作人员要合理搭配,做到“各司其职,明确分工”,使每个工作人员落实到位,减少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
        3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措施
        3.1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决策阶段作为工程造价管理初始阶段,能否保证此阶段工程造价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造价工作的开展。

基于此,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综合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参数,针对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其潜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尤其对于解决阶段造价工作而言,必须对其进行论证分析,对投资的方案实施优化,确保施工过程中资金得到科学的管理。
        3.2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①建立规范化工程图纸设计机制。设计单位可针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建立规范、完善的工程图纸设计机制,即要求设计人员于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所有可能影响设计质量的资料后,设计出契合建筑工程现场特征的图纸。为了提高设计人员的图纸设计规范性,可在此基础上推行责任制度。例如,某设计单位基于减少设计变更要求,将设计阶段的设计人员责任制度设计为:对于由设计人员疏忽引发的设计变更及造价变化,视严重程度由责任人(设计人员)承担10%-50%的支出。在责任制的约束下,设计人员多能够更加全面、规范地开展前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集工作,进而减少设计变更对建筑工程造价的不良影响。②落实工程图纸的复核制度。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标准的设计流程为:由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方案后,由第三方人员针对图纸进行复核。但在实践工作中,部分建筑工程无图纸审核环节,或图纸复核流于形式,为设计变更的形成埋下隐患。对此,在建筑工程实施期间,可将强化工程图纸复核制度的落实作为重点,各方积极、主动参与图纸审核工作,于早期阶段发现图纸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而避免工程造价的变化。③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监督、约束作用。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设计变更的高发期。为保障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质量,可要求工程监理、施工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监督及约束作用。在施工期间,密切监测设计变更状况。一旦发现设计变更后,立即与设计人员取得联系后,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3.3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减少合同风险
        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减少经济方面带来的一些麻烦和纠缠,因此制定合理有效、严谨的合同,可以作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和协调的依据,降低合同带来的经济损失。通常情况下,合同涉及的内容越全面越好,最好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经济活动,对于可能出现的索赔情况要标注清晰,各个物资的使用要标记价款。施工阶段一旦出现合同可以调整的条款,要及时有效的更新相关内容,对合同的管理要做到及时跟进、增补有序,相关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合同的动态管理,做到心中有数、监测到位。
        3.4竣工阶段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
        当工程项目正式竣工之后,想要更好的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严格把控成本,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工作:首先,施工单位要加强对签证的管理力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签证工作,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开展索赔工作,掌握必要的证据,以保证在后期的清算工作中能够处于一个有理有据的地位。当然,施工单位一定要派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收集对施工单位有利的证据,比如设计变更的真实原因、导致工期延误的不可抗力因素签证等等。在索赔阶段也要积极、及时的给出合理的索赔方案,最大程度上为施工单位谋求经济利益。施工单位在和建设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之后,一定要注意建设单位的资金流向,并在签约的时候明确约定投入。因为很多建设单位在出现资金短缺的时候会让施工单位进行垫资,这样会增大施工单位成本风险。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他们相对于建设单位其实是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的,他们能够做的并不多,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对自身的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效率提升、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因此,施工单位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就要加强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以此提升施工单位在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和成本把控水平。
        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所涉及的内容和环节众多,需要配合的人员和部门也比较多,因此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需要从设计开始进行思考,并且在建筑过程中按照设计方案严格执行,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天一.成本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性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6):191-192.
        [2]冉琴琴,张馨,罗光俊,吴瑾,龙运,欧春霞.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经验[J].居业,2019(02):145-146.
        [3]赛玉丹.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及其过程控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4):177-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