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有机结合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 钟娜
[导读] 提升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施工造价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钟娜
        15022119850519****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要:目前,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建筑工程建设的进步,企业关注的重点也逐渐转移到了工程的造价和成本上,这两个方面也是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要在控制企业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工程的造价管理效率,这对促进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提升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施工造价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建筑造价;施工管理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从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在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等方面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与讨论。建筑施工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常常及多个部门与环节,需要对施工期间的资金、工期、生产资料以及设备等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1施工管理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1.1提升前期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水平的必然要求
        在施工作业的前期准备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前期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与资金浪费,并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进行科学规划,有效地提升设备、材料选择的准确性,形成科学、合理的成本导向,从而提升成本控制的科学性。
        1.2优化施工企业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从实际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方面来看,大部分企业往往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科学设计,并对每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在此项工作过程中,造价的控制思想与工作内容完全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与资源的管理密切相关,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同时,确保企业资源的正常运转与供应,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从而有利于施工企业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在确保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障施工项目的正常运作。
        1.3提升工程设计的有效性与操作性的必然要求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能够为施工前期的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并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审核,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施工方案设计烦琐、复杂而增加的施工成本,从而避免拖延施工进度、提升施工难度等一系列问题,保障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1.4保证项目完工阶段收尾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
        完工阶段是控制施工质量的最后一关,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将从施工质量与费用消耗两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完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完工阶段辅助设备与物料的损失,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施工效益。
        2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的优化措施
        2.1不断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
        在施工全过程中,施工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都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施工阶段的设计方案应当从技术设计、组织设计以及成本设计等方面不断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地做到对成本与造价的合理控制。从微观层面来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施工的现场环境以及招标文件等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对施工各个环节的进度进行审查,找出其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深挖施工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造价控制机会,从而确保对工程造价的专业化控制以及系统化控制。在保障施工工程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造价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此外,还应当广泛听取各个部门员工的建议与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全面控制施工成本,合理降低支出。


        2.2明确工程合同价款
        合同上的价款对于工程中的造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严格审核合同价款的合理性是基础环节,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施工阶段造价过高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合同上的价款主要包括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管理支出以及利润等,分为可调整价格合同、成本酬金合同、固定价格合同三种类型。在具体的合同拟定阶段,应当根据工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其中,可调整价格合同多适用于工期长、项目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且施工难度无法明确规定的工程;成本酬金合同是指按照实际工作量支付工程成本与承包人酬金的形式;固定价格合同适用于工期短、技术简单、项目规模小的工程。
        2.3严格办理工程索赔
        工程索赔是施工管理过程中造价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非自身的错误而导致企业损失情况下所提出的经济性补偿或工程延期,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在承包方与业主之间。工程索赔工作较为复杂,涉及的部门与领域较多。如果相关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则有可能导致施工企业造价成本增加。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正确、妥善地处理好这一工作。在索赔环节中,应当仔细确认和审阅技术规范、图纸以及合同,确保施工各个环节中的施工行为与合同约定一致,为索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和规范的程序进行商谈,合理获取索赔,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过程中的困境与优化措施
        3.1缺少合理且完善的价格机制
        各个企业虽然已经设立了较为庞大的定额管理体系,并对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细致且严格的规定。但是,作为定价依据的预算定额却长期处于僵化状态,难以快速反映市场的变化,往往造成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以及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不能充分起到加强控制的作用。在成本管理工作中,政府过度干预容易导致市场的积极作用减弱,若想改变这一困境,企业与政府应当积极构建完善的价格机制,以市场机制改变传统的行政干预模式,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背景下的建筑行业自主管理模式,并为企业的施工管理提供保障性的服务。通过建筑行业内部的企业自我管理,形成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从而促使造价管理工作规范化与专业化地发展。
        3.2造价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足
        建筑施工工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可变性及复杂性,所涉及的工种部门、程序繁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支出项目较多、数额较大,这就导致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处理庞杂的信息数据,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施工要求。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引进信息化设备与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因此,需要积极提升造价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管理工作中,应当注重创建符合市场发展与项目施工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环境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地方政府也应当尽可能地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时,企业应当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设并充实资源数据库,不断扩大信息库的容量,积极提升造价工作的信息管理水平,拓宽信息管理渠道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成本这两个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这两个方面合理地进行管控,可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降低,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地位。在正式进行管控的过程之中,在对质量进行保障的基础之上也要对其他方面都有所重视,避免一些其他的问题出现,努力将成本降到最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16):36-37.
        [2]蒋芳玉.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有效措施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20,27(08):161-162.
        [3]谭菊香.探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低碳世界,2020,10(07):20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