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臣
哈尔滨诚达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越来越重视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这涉及到整个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对建筑工程来说,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建设单位工程造价失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字:建筑施工单位;工程造价;问题及策略
前言:建设单位积极推行全面经营预算管理,是为了使企业达到细化企业战略目标,实施部门绩效考核,合理配置资源,强化风险控制,促进开源节流的目的。施工项目成本预算作为施工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在很多施工项目的实际操作中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1.建设单位工程造价失控原因分析
1.1建设单位预算编制体系不健全
作为预算管理的主体是整个施工单位,其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包括工程预算周期和预算成本管理,以实践经验和战略管理思想为依据,为组织的运行目标、指标体系和具体的预算管理提供预算规划。目前,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科技体制改革也未纳入预算管理。成本预算工作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以为建设单位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则会导致经济衰退。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对单位的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经济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质量。这个问题受到组织决策者的关注。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特点。建设单位的许多管理人员并非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出身,大多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实际上,这个体系也有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使工程造价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施工单位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还有待提升。此外,企业内部奖惩制度不完善,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对预算管理贡献较大的人员,施工单位不能向其支付满意的报酬,从而使他们无法吸引大量的人才,也无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预算工作水平低,实际运用效果不好。
1.2施工单位预算管理机制混乱
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前期工作的核心内容。费用管理必须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来说,施工过程中一旦忽视成本管理,极易造成超预算。目前施工单位施工预算管理机制混乱,各部门分散管理,造成单位工程施工预算难以及时更新。目前,成本管理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时,成本管理人员需要从细节层面进行有效管理,才能达到加强预算管理的目的。考虑到建设过程中涉及开支的部分较多,而且人工费用也很重要,因此,分析和探讨建设过程中实时预算改进是减少预算误差的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缺少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最终效果大打折扣。如果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反馈不及时,项目的成本很容易超过预算。
1.3建筑施工单位预算管理较为片面
全面预算管理应遵循管理者的主体意识。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工程造价部门直接将财务指标报告给本单位其他部门,并与各业务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施工任务。事实上,建材市场的环境随时都在变化,如果不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市场,就会偏离市场规律,从而使预算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如果经理认为预算是造价部门的工作,而业务部门不参与总体预算,就会使预算管理偏离了单位的实际情况,影响到业务部门的运作。而且,由于预算成本控制的过于严格,很容易失去市场机会。
假如项目成本部门对业务不熟悉,只参考过去几年的资料和管理团队的任务,那么所做的预算管理一般就不能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也不能执行。
2.控制施工单位工程造价预算的对策
2.1合理制定预算指标
应从全面工程造价管理和规范工程造价步骤两个方面入手,加强预算管理。针对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其预算管理的不规范的流程或体系上的缺陷,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为进一步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制中的分工机制奠定了基础。目前施工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与施工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不相适应。工程市场调查应结合当地市场情况,编制工程造价预算。这项工作应该是复杂而广泛的,特别是对建筑材料价格变化、工程实际需求变化、人工成本变化等问题,要进行严格的市场调查规划和科学调查,如果调查结果是合理的、可行的,就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超出预算费用,保证了预算科学性。在对施工企业人工成本预算管理进行直接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工成本预算对成本变动进行估算。加强与预算部门和生产部门相关人员的沟通,完成预算管理报告,确保有效执行预算,加强人力成本管理。
2.2重视建筑施工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工程预算管理制度,为以后进行预算管理奠定基础。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建立专门的生产预算管理制度,以免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工作。分析和跟踪日常业务问题,独立管理预算。设立经营目标,保证资金的长期有效利用。科学合理地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划分员工的职责,完善对员工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运用准确的工程造价预算,可以有效地节省建设资金,节约建设成本。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年度和季度目标进行分解,使企业能制定出完善的工程计划,有利于施工单位资金运作。同时,考虑在企业财务管理之外的资金流动运用,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批制度,对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控制。
2.3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的运行效率和合理性,必须提高对项目成本的认识,重视业务部门的工作,增强业务部门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组织机构设置为:研究开发中心、经营中心、销售中心、职能部门、财务部门。每个中心都有部门经理负责管理该中心并向决策者报告。随着施工单位的多个主干业务同时发展,各业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同时从事多项主干业务。因为施工单位目前的组织结构,部门主管只是将各项业务工作集中起来分配给员工,而决策者本身的决策责任却被完全忽视。据此,提出了打破部门经理对施工单位员工传统的管理权,将每一项工作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具体业务流程的设想。如果每个员工都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结果负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业务预算和评估指标上。若能够保证所有员工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就可以保证按预算执行分配的任务。完整的预算流程就是实现“自顶向下”,共同完成各项预算审批。经过综合分析,考虑到战略目标和投资者期望,结合施工单位的外部环境、现状和发展阶段,造价部门可以在业务部门的参与下,对业务线进行预算。做好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后,各业务部门要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确保预算合理。
3.结语
强化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是提高单位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动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提高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是施工单位采取各种优化措施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观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N].晋中日报,2020-11-19(007).
[2]张宝钦.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