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推行思政进课堂,强调要加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程育人,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工程造价;教学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提倡专业教学要和思政教学相融合,高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育其职业素养,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思政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中国文学当中一门终生学习的课程。专业教育主要指在校期间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接受的教育是以专业知识的教授为主,专业教育一般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1]
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增设的热门专业之一,是以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为理论基础,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几乎所有工程都要经历开工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工程竣工结算等过程,相关单位必须具备自己的工程造价人员。工程造价专业就是培养工程造价管理技能型人才的专业。[2]
若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工程造价专业的日常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教师思想政治水平要提高
教师是思政走进课堂的带入者,教师思想意识形态是否端正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提升其思想境界,让其从根源上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理解课程思政对于专业课教学来说不仅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帮助,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帮助更好地教学,教师要从课程的准备阶段开始融入思政元素。[3]
二、注意融合的方法,不要生搬硬套
在教案的编写上,在每一个章节或者知识模块中,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体现思政的内涵,例如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在地基处理与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时,通过一些疏忽大意导致成本大幅增加的例子,教育学生要养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可以引入一颗马丁毁了一个国家的例子。在木结构中,可以引入中国传统的卯榫结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国家自信,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在讲到保温、隔热、防腐工程时,要巧妙引入节能环保的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的使用。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课程中,可以播放一些超级工程的视频资料,例如港珠澳大桥、世贸中心等,让学生了解在超级工程建设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工程师们正是靠着不放弃的精神攻破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让学生明白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还可以引入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讲到《工程项目管理》时,引入BIM(建筑信心模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紧跟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总之,注意融合的方式方法,不要生搬硬套,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适得其反。
三、充分发挥工程造价专业的协同育人作用
工程造价专业素质结构及态度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品质。(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4)具有严谨细心的工作作风。(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工程造价工作的态度、责任心、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费用的高低。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可以给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腐败筑起一道防火墙。在建筑工程计价、安装工程计价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社会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反面案例、正面案例相结合,警示与榜样相结合,贯穿专业教学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廉洁工作、负责任工作的职业道德,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5]
四、创造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入,如果只靠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方式,会很枯燥,而且讲起来也会比较生硬。此时需要思考如何创造一些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例如《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这门课程,讲完某一块知识后,可以举行一个随堂的小型的操作比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和操作的准确性进行计时和评分。采用小组对决方式,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操作水平最高的同学,作为代表,两两对决,选出获胜组。对获胜组和失利的组不同计分。
在整个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在每个组选择代表出战的时候,有些同学存在推脱的现象,而有些同学欣然接受,此时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大局意识、担当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进来。有些同学平时的操作比较好,但是比赛时由于紧张等因素,导致发挥不佳,这对于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情绪上面产生了波动。教师点评的时候要注意分寸,在指出其问题的同时,一定要肯定他们的操作过程中的可圈可点的地方,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有的同学第一次操作不满意,主动申请第二次的操作,要肯定其对于学习的钻研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的同学操作遇到瓶颈,心理崩塌导致无法继续进行,此时教师要耐心鼓励,遇到困难不要慌乱,只要镇定下来及时处理就好。
五、结论
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的融合,保证了大学的思政教育持续性,建立了大学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充分融合,培养德、智、体、美相结合的优秀技能型人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思政融合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探索、研究、实践,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行业需要、企业需要的合格的工程造价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俊燕,思政教育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9(28)。
[1]将思政教育引入土力学教学的探索[J].刘艳,李伟华,房倩,教育现代化,2020(02)。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时晨,韩祎,贾生海,戚乐磊,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4)。
[3]水工程施工课程讲授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J].王永广,王一鸣,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13)
[4]探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中的隐性思政教育[J]. 柴方美.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4)
[5]地方水工程文化资源在给排水科学与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价值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张军,张华,李海翔,林华,游少鸿,文教资料.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