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赵伟
山东九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淄博市255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公路建设进度不断提升,桥梁建设是公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路桥梁的日常养护工作至关重要。现有的公路桥梁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可分为桥面、上部结构、桥墩及基础、混凝土结构四大方面,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极易影响公路建设工作的开展。本文将针对现有公路桥梁的常见病害进行归纳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病害处理策略,希望为未来我国公路事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公路养护;病害成因;处置对策
引言
在公路的数量增加及越来越多的新型科学技术被应用于公路的背景下,公路养护工作量迅速增大,养护难度逐渐增加。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发生一系列病害问题,给公路的正常运行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较好,但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相对滞后,已无法满足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要求。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不断优化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1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概述
公路沥青路面包含多种病害类型,比如路面沉陷,路面凹坑,路面车辙,路面裂缝和水损坏现象。公路路面强度不足也会造成路面变形,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路面塌陷。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也会出现公路路面的不稳定现象。如果路面凹坑深度大于2.5厘米,是在外力作用下导致的路面损坏。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沥青路面在车辆负载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会出现局部收缩和膨胀。这又被称为塑形变形,当沥青路面的张力大于弹性极限时,就会出现车辙。路面裂缝是混凝土材料的常见病害之一,包括多种类型的裂缝。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网状裂缝和反射裂缝,都属于常见的裂缝形式。要正确认识沥青路面的病害问题,采用有效的处理方式提升公路的施工质量。
2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
2.1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成因
车辙是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主要由于公路的上面层和中面层发生了变形。公路沥青路面路基的强度与车辙病害具有较大的关联,强度不够时,过往的车辆对其反复施压,路基面层与底部基层易发生永久性的结构变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结构变形时,一般呈V字形,在高温季节会增加路面车辙病害的发生概率。
2.2裂缝
公路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路面病害,不利于公路的正常应用。裂缝可根据具体走向,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具体成因有很大的差别,横向裂缝通常为温度裂缝,在极大的内外温差下,会导致裂缝恶化。在公路的应用过程中,混凝土路面会逐渐老化,抗腐蚀能力减弱,受到温度差异的变化影响,会出现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一般起源于错误的施工操作,比如填土不均匀。在进行旧路路基的改造工作时,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土地,在铺设路面的过程中,技术操作不到位,就容易出现纵向裂缝。
3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的处置对策
3.1微表处填补车辙
微表处是乳化沥青稀浆罩面的最高级形式,在对较重要的交通道路进行预防性养护时,如公路、城市干线等,一般使用微表处养护管理方式。微表处主要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矿物填料及100%轧碎石料等组成,须使用专门的施工设备在边拌边摊铺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使用微表处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养护,可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能力,提升路面对水分渗透的阻断效果,有效预防路面提前老化和松散问题的发生,可延长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微表处填补车缝具有诸多优势,相比其他路面养护方式,微表处填补车缝施工速度较快,不会导致长时间封闭交通情况。微表处的使用范围广泛,在多种路面情况下均可以进行施工,可使沥青路面快速达到稳定和坚固的效果。
相比普通稀浆封层,微表处的黏合力更突出,其组成材料中包含了质量较高的骨料及黏结力较大的改性乳化沥青,因此,更适用于公路等重载交通路面的早期养护管理。微表处填补车缝施工不会受到施工温度的限制,在常温条件下便可以进行施工。
3.2灌缝胶处治路面裂缝技术
灌缝胶处治路面裂缝技术,是针对沥青路面纵横向裂缝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利用专门的路面灌缝设备对灌缝胶提前加热,待灌缝胶达到预定的温度后,灌缝胶将由固体变为粘稠状的液体,将其注入路面的裂缝中,对路面裂缝进行封堵。在灌缝作业前需将路面裂缝中的灰尘和水分全部清除(主要采用吹风机和喷灯处理),防止因裂缝中存在的灰尘和水分使灌缝胶和原有沥青路面不能很好地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灌缝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灌缝胶的加热温度(不得超过204℃),防止因温度过高造成灌缝胶老化。灌缝后,可在灌缝胶顶面撒适量石屑,加快灌缝胶冷却,以便及时开放交通。由于灌缝胶具有较好的粘结性、流动性和可塑性,对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效果良好;加上施工设备单一、操作简便,费用相对便宜,是目前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技术之一。当然,随着灌缝完成后路面使用时间的增加,灌缝的实际效果就会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对路面灌缝的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观测,若发现裂缝再次出现,需对其重新进行灌缝处治。
3.3封层技术
封层技术又称为含砂雾封层技术,这种技术有严格的温度要求,就要在20-30℃的的环境中进行应用,要在当天完成沥青材料的搅拌工作,如果沥青材料的搅拌时间过长,且通过初步放置之后不能再投入使用,要做好操作时间的管理工作。应用材料材料在投入使用的前一天,要准备完全,在容器中进行充分搅拌,做好密封处理,避免空气误入。主要利用喷洒车进行喷洒操作。这种喷洒技术能够实现大范围的路面养护工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喷洒车的运行速度和喷头的喷雾大小,可以提前设置,要求满足公路养护的技术需要。另外,封层技术也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工作人员可手持喷雾器,面对路面进行喷洒操作,可进行小范围的路面养护工作,但控制力度更强,能够实现更为细致的喷洒操作。
3.4微表处技术
将铺路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沥青、水等材料按照相应的配比,并在封层车的作用下将其铺在地面上,这就是微表出技术。这种方法一般是用来养护修补受到损伤的路面。施工前要对各项原材料进行检验,各项检测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根据施工任务储备足够的各种合格的同厂源、同批次原料,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更换材料调整配合比而造成施工路段外观差异。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减少因摊铺厚度过薄出现离析和相邻两幅因温差过大、破乳时间不一致造成的外观差异;微表处的最佳施工温度应在15℃-37℃之间,当气温低于10℃或路面温度高于50℃时严禁施工,雨天不得施工。微表处养生至少2h方可开放交通。与其他预防性养护技术相比,微表处可改善原路面的磨损、老化、光滑、细微裂缝等病害,提高沥青路面防渗水能力、增大路面摩擦系数,提高路面平整度,降低养护成本,从而达到改善行车条件,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人们对公路的依赖程度在逐渐提高,公路承载重要的交通载体功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养护管理对路面病害的发生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对路面进行早期养护管理时应先确定沥青路面病害养护管理的范围,再根据路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护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路面病害的发生概率,降低病害对公路正常使用的负面影响,延长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超.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种类及养护管理技术[J].智能城市,2018(8):84-85.
[2]李栋柱.公路沥青路面典型预防性养护技术探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4):89-90.
[3]张宝珠.寒区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3):69-70.
[4]何强.公路沥青路面破坏特征及预防养护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9):94-96.
[5]吴喆野.浙江省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及养护方法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