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琮琮1,刘志伟2
1身份证号码:37030419910219****
2身份证号码:3723251987031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趋势,电气工程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也为电气工程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即需要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工程实践而言至关重要,关乎整体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实现安全运行,也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电气工程的技术特点,同时从电网调度、变电站自动运行等方面论述其实际运用,并总结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运用了自动检测功能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综合性装置体系,对电力系统能完成远程调节控制和信息监控等功能,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会逐步渗透至原有的电力工程中,确保其工作效率持续有效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自动化的电脑配置和相应技术进行协调,同时在电气工程的实际应用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也要坚持最大限度满足生产的基本需求,要求具体的设计方案要尽可能简洁经济,要处理好结构内部的关系,最大程度的保证电力系统在高效稳定安全的状态下进行运转。
1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其包含有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等不同类型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①技术运用要求相对较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属于极为先进的技术,其具有技术要求高、技术精密度高等特征。实际应用期间,如果不能持续研发新的技术,或是对技术进行升级以及创新,便无法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无法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整体运用水平的提升。②应用方向更为广泛。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属于一种技术集成,其蕴含有极为丰富的技术体系,这代表了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向较为广泛。实际运用期间,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电气工程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电气工程施工成本以及整体质量。③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运用更为广泛,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各个行业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因人工作业而产生的失误率。
2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借助智能保护技术,维护电力系统稳定性
新时期背景下要想实现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建议要积极顺应这一阶段电力系统运行自动化发展趋势,借助智能保护技术,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保护,以此提升供电企业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现如今,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已经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此时建议将电力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利用BIM模型,搭建城市供电系统运行模型,引入大数据技术,实施、全面获取供电企业服务区域的供电系统运行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系统运行异常问题,在未产生供电电力系统运行事故之前采取措施,维护城市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状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营造良好城市供电服务环境。
2.2电气工程管控之中的运用
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中,原本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质量并不理想,精度以及效率也有待提高。传统工作中,一般是利用有关设备的仪表实现监管,导致电气工程管理工作容易受到作业人员主观经验判断的影响,也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气工程管理模式也获得进一步的创新。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之中,依托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完成全方位数据汇总以及统计,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开展数据研究以及分析工作,进而精确掌控电气工程的开展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发觉电气工程之中产生的异状。不仅如此,依托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工程的管理水平,合理节省电气工程管理所需要成本,最大限度节省能源与人力资源的损耗。总体而言,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日渐成熟与创新,电气工程管理效率也获得显著提升与改善。
2.3仿真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仿真技术为虚拟现实技术,可将其用于电力系统设计、线路巡查及技术培训等环节,可通过其真实体验的优势,预防、规避电力系统运行故障,提高线路巡查效率,强化电力工作者专业素养,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在电力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方案的仿真模拟,结合虚拟环境中的电力系统运行状况,评估各项设计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而明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的不足,为设计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例如,某电网公司将虚拟现实技术与3D建模、无人机等技术整合,共同开展电力线路迁改规划设计工作,利用无人机获取电力线路的地理信息,通过3D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环境,明确各项迁改规划方案的应用效果,使配网线路设计更贴合工程实践,提高设计合理性及可行性。在线路巡查中,电力企业可引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巡检设备,为巡检人员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状况提供帮助。例如,在电表箱巡检中,电力企业可为巡检人员配置VR增强设备,通过该设备的摄像头对电表箱粘贴的标签进行识别,获取电表箱的基础信息,如线路图等,评估电表箱是否存在异常。在技术培训中,电力企业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电力系统操作的各种环境,组织电力人员进行模拟操作,提高电力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电力系统的精准操作。例如,在变电站检修培训中,电力企业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变电站的运行环境,展示操作设备的各项细节与参数,并以可视化方式下达操作指令,参训人员可在虚拟环境内进行相应操作,掌握变电站检修的各项要点,提高电力系统运维有效性。
2.4通用变频器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内,将规范化的中小功率系列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初代通用变频器依据的是16位CPU完成运行控制指令的获取,二代通用变频器就升级为32位DSP,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需借助磁通补偿器、转差补偿器等完成应用处理工作,运行中不存在跳闸问题,这部分设备在市场中无论是应用占比还是推广效果最好。而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三代通用变频器逐渐受到关注,利用全数字化控制的高动态性能矢量应用模式,借助软件就能完成相应参数的处理,无论是变形结构控制还是自适应控制都更加理想,真正意义上完善了闭环控制自优化的运行效果。
2.5变电站自主运行期间的运用
变电站属于所有电力系统的中转站,也是电力系统之中的关键与中心部分。针对变电站运行质量进行改善过程中,强化变电站运行安全防护,需要在变电站实际运行期间,合理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依托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作业人员可以实时监管变电站运营现状,第一时间汇总以及整合变电站运行期间形成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而全方位了解变电站运行是否存在异常,实现对变电站运行情况的全面监控。
结语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电力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供电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与稳定性,为营造和谐供电环境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分别关注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灵活运用自动化技术,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电网调度监控有效性,加强配电网安全隐患管理,优化整合电力系统运行数据,调整电力系统结构,实现优化目标,提升控制有效有效性,为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英杰.浅谈供电企业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1):79.
[2]戴玲利,王明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8,4(13):109-110.
[3]辛耀中.新世纪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1(12):1-10.
[4]刘健,赵树仁,张小庆.中国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9):6-10+21.
[5]王晓勇.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规划与组建[D].江苏:南京邮电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