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柳子尧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3)
摘要: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以非机动车辆、行人等行驶速度较低的出行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运输系统,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交通系统之一。其中,非机动车辆是指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轮椅等。慢行系统不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信号灯等公共设施的简单组合,而是各种慢行交通运行,与公交系统换乘衔接及与各种相关要素的相互作用的组合。慢行系统是一个整体的交通网络,它从交通出行、生活质量、休闲娱乐、人文形象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城市道路设计理念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者意识到慢行系统是提升城市居民出行品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有效办法。交通缓慢固然有很多好处,但由于前期道路设计对慢行系统的考虑较少,导致在运行中慢行系统的舒适度、效率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会因此造成交通事故,对慢行交通中的主体人员产生严重的伤害。
1国内慢行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关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较晚,虽然慢交通的概念被纳入交通规划中,但大多数城市规划并没有认真落实慢交通的概念,它们缺乏将慢交通的概念准确应用于实际城市交通规划的能力。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对慢行系统的认知和实践水平较高,这种情况在上海最为典型。通过上海市政府的激励,整个城市交通的慢行交通系统水平有着大幅提升。近年来,通过发展经济和共享自行车,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系统性的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慢行系统是一种城市的“毛细管能量”,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主动脉”紧密相连,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部分城市在近期规划中,将为非机动车辆建造停车场地,与沿线建筑前区和城市道路一起开发,以满足各种非机动车辆的需求。目前传统的慢行交通基础设施无法适应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未来,导致行人和自行车出行比例整体较低。为了增加城市居民采用慢行系统交通出行的比例,在建立适当的基础设施时,必须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和便利性。
2慢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街道设施的比例与生活在慢行交通中的交通量比例不符。2)区域道路红线部分被占用,存在各种违规占道。3)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符合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性和交通量要求。4)部分道路的非机动车交通线路过于饱和,不满足居民通行的需求。5)慢行系统连续性差。6)缺少长距离和独立的慢行系统。7)缺乏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综合设计。8)慢行系统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的特点。9)慢行系统与外部空间的连接和交换不完善。10)行车道与人行道共平面。为了腾出机动车辆布局的空间,许多城市道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道的空间逐渐缩小,甚至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辆混行。不仅使得机动车交通运行效率下降,而且给非机动车、行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11)交通管制设施不足。调查发现,部分城市街道上缺乏交通设施,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没有栏杆或绿化带隔离,车辆经常在非机动车道上占道行驶。这不仅影响交通效率,而且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3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3.1慢行道优化管理
在人行道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我国1200万视力障碍者的具体群体,考虑到这一群体的规模以及以合理人道的方式设计盲人的重要性。但是,在分析目前盲道设计的现态时,可以发现总体设计混乱,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很多。在实施盲道及无障碍设施时,必须切身考虑盲人的生活需要。盲人的出行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得盲人可以在人行道盲道上右侧进行缓慢的步行,同时减少盲人出行对正常交通的影响。在非机动车道的管理方面,我们尚未制定有关法律规定,因此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慢行系统的优化管理需要城市道路的综合规划、良好的慢行基础设施以及适当的管控手段;加强非机动车辆、车辆、行人之间以分隔带、绿化带的形式进行分隔,从而确保足够的慢行道空间;完善交通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不断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设计,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认识到违法违规风险,保障慢行交通主体的安全。
3.2人行道基本控制原则
城市道路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城市快速路全线封闭,不允许结合主路建设连续慢行交通系统,道路交叉口等节点应采用人行过街天桥、过街通道等设施,尽可能避免慢行交通设置的影响主路运行。城市道路人行道道的宽度原则上取决于行人交通量。
3.3非机动车交通设计策略
3.3.1建设便捷完善的自行车网络
在城市各等级的道路中,自行车道规划布置应考虑不同道路的等级、红线宽度、断面布置情况、景观特色、非机动交通数量、居民出行习惯等多方面因素。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人们采用慢行的方式进行观光、购物、休闲等。
3.3.2便捷的公交换乘模式
通过在公共交通核心站点重点配置多种换乘方式,包括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进一步延长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为每日上下班的通勤人员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4非机动车道路权问题及策略
3.4.1非机动车道基本控制原则
非机动车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其中以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交通量最为突出,目前中小型城市的非机动车保有量仍在持续增长,必须对非机动车道的设计予以足够的重视。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可以根据道路规划和设计确定。
3.4.2非机动车道路权完整性的保障规划方面
规划设计方面①禁止为了拓宽机动车道压缩非机动车道;②沿路设置机动车停车位等设施不得妨碍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③严禁在空间不足的非机动车道上设置箱柜、标牌等公共设施。管理方面:①严禁非机动车道上机动车的行驶和及时处理“僵尸车”的停放;②严禁小摊小贩占用非机动车道经营。
3.5混合交通管制
针对道路横断面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道路设计工作。做好混合交通管制,并结合慢行交通发展需求,促进慢行交通流和机动车流之间的有效分离,预防非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彼此之间互相影响,设置专门的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当下在某些大城市中都会针对非机动车辆设置专用车道,并于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道之间形成物理隔离,比如设置分隔带和分隔栏,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两者强制性分离开来。
3.6换乘设计策略
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0??m范围作为慢行接驳组织区域,规划构建便捷顺畅的慢行交通网络。在各类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规划非机动车集中停车点、租赁点等,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之间形成便捷的换乘。通过将公交站点设计成港湾式停靠站点,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增加人均换乘面积,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度。
结束语
总之,慢行交通系统在整个城市交通中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愈发重要,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本文在全面论述慢行交通系统问题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项东.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02):155-156.
[2]郭文奇,张鲜鲜.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与改善对策[J].低碳世界,2020,10(05):160-161.
[3]范婧婧.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研究[J].交通世界,2020(10):6-7.
[4]袁春岭.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与改善对策[J].山西建筑,2020,46(04):25-27.
[5]凌颖媛.考虑慢行交通的城市道路设计思考及案例分析[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8(02):107-110.
第一作者简介:刘鹏(1993—),男,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市政道路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