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道路旧路改造设计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5期   作者:周志
[导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开发工程项目日渐增多,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周志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5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开发工程项目日渐增多,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政道路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然而在具体施工中众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造成工艺要求没有达到预期标准,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为有效延长市政道路的实际使用年限,应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加以深入研究。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旧路改造;技术要点;
引言
        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职责,各部门从各生产施工环节都应做到质量控制,根据自身工作职能,从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原材料选取、进场及配合比设计、拌和、施工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相互衔接,统一协调。
1设计原则
        (1)根据道路病害成因和实际工程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形式。对表面病害为主的道路采用浅层处理方式,并对由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病害采用深层病害处理方式。(2)在全面调查和局部调查的基础上,将原路面的破损状态、弯沉值、破损原因划分为一个路段,采用相应的修补对策。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应满足《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的沥青路面养护对策。(3)在道路强度保证的前提下,尽量利用旧路,减少总体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4)在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道路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工程量和造价。在工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沥青路面镜刨、挖除的旧料应再生利用。
2路面病害分析
        2.1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
        沥青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路面裂缝是经常发生的裂缝问题,通常被分为横向和纵向裂缝2种不同裂缝形式。若是沥青里面产生裂缝,在降雨后,雨水便会渗入其中,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腐蚀的情况。沥青路面上产生的横向裂缝通常是由于温度对路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热胀冷缩的现象出现,也可能是由于一些化学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路面内部构造出现变化。纵向裂缝,是对混凝土地基进行作用,导致裂缝现象的出现。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过程中,包含众多辅助性项目,如下水管、雨水井和检查井等,这些都会对混凝土道路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若工程施工中未根据规定要针对检查进和周围回填的状况执行相应操作便会导致极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或坍塌的情况。
        2.2坑槽
        坑槽是由于裂纹进一步加深的结果,常常以凹陷的形式出现在公路的某一路段。造成坑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受降水影响,沥青混凝土耐水性差,如果该路段降水量大,很有可能导致积水,一旦积水过多,排水工作又未做到位,便极易形成坑槽;②受机动车用油影响,如果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油液漏出,在一定量的情况下,会导致沥青混合材料松散,再经过机动车的长期碾压,出现坑槽便成为必然现象。
        2.3车轮碾压和泛油问题
        沥青混凝土道路长时间经过车辆碾压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便会导致路面产生车辙的情况。车辆长期在道路上行驶,会出现一些凹痕,道路两侧位置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凸起和变形,给混凝土道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道路的实际使用。若是沥青混凝土含有较高的油石比例,同时混凝土路面的孔隙度相对偏小,沥青路面就会出现泛油的情况。在高温暴晒后,沥青会出现膨胀,最终溢出路面。所以,实际施工中,需对各种材料配合比的控制予以高度关注,降低路面出现泛油情况的概率,提高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3?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3.1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沥青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在施工中要严格把控沥青材料质量,确保所选用的沥青材料各项关键指标都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应选择与正规的材料供应厂商合作,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路面基层材料优先选择抗拉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的材料,应适当增加矿料,如碎石、工业矿渣等,减少或避免使用水泥、石灰等干缩性强的材料,增强路面基层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此外,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比例,在混合料中适当增加粗骨料以及减少水的含量,以提高路面的压实度,减少收缩裂缝。
        3.2坑槽的防治及处理
        坑槽的形成多与液体有关,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好路面的排水和防水设施,考虑到降水对路面的影响,避免今后因降水过多导致路面出现坑槽的可能,从初始阶段就完善好防范措施。针对公路已修建完毕,但未设计防水系统或者防水系统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在路面铺设防水卷材的方式来加以补救,达到防治坑槽的目的。    3.3泛油的防治及处理
        路面泛油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温度过高,或者建设材料配比失衡导致含油量过高从而泛出表面。为应对路面泛油现象,我们可以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在路面铺洒碎石,并经过压路机的碾压提升路面的稳定性,同时起到覆盖路面油层的作用。若是由于材料配比失衡导致的泛油现象,则可以将软层全部挖除,按既定设计,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3.4配制沥青混凝土
        实际应用沥青混凝土施工前,需针对各种原材料实施混合配制。配制沥青混凝土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科学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混合比。同时,配制沥青混凝土时,需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另外,针对原材料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检验和控制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品种和性能等各方面指标,保证各种原材料之间合理的配合比,同时运用相关实验数据,在达到工程施工要求后再进行施工,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5把控施工温度
        施工温度包括混合料拌制出厂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开放交通时的温度,这四个温度也是施工工艺控制的关键。首先,控制好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出厂温度宜控制在150~170℃,温度过高沥青容易老化,温度过低,容易结块,摊铺碾压不密实;其次运输摊铺温度,通常沥青拌和站距离铺设点有一定距离,在运输过程中做好沥青混合料的保温措施,使入料摊铺温度宜在120~150℃。保证碾压时的初压温度应不低于110℃;复压温度控制在80~100℃;最后,开放交通的温度控制在50℃以下。
        3.6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管理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已经很完善,各个工艺环节控制指标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实践检验,因此质量的好坏还在于人的组织与管理。整个工艺流程中包括各个流程环节的技术管理人员、检测人、一线施工作业人员,人员意识和技能操作水平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因此要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及书面交底等方式来提高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水平和人员的质量意识;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控意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执行,验收未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比传统的水泥路面更加平整、噪声更小、扬尘更少,能提升驾驶体验感,并且在整体外观上也比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加美观,其建设周期和维修难度上也比传统水泥混凝土公路更短更简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经济条件、地质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沥青混凝土公路目前还有许多现存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为保障沥青公路能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需要通过旧路改造提高沥青路面的总体施工质量,促进公路建设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畅巨宏.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J].技术与市场,2021,28(04):125+127.
[2]刘美辰.沥青混凝土道路旧路改造设计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5):139-140.
[3]黄康文.旧路改扩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202-204.
[4]王红梅.谈沥青路面改造设计[J].山西建筑,2019,45(15):84-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电...
•   ...
•     ...
•   ...
•   浅谈...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