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恩贵
身份证号码:37012119720317****
山东百地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250116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朝着成熟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需加强建筑管理模式。建筑工程管理能有效提升工程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住房需求不断扩大,因此对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良好的建筑质量控制可以保证建筑行业的整体稳定性。然而,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果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建设工程出现问题,则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确保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可以维持建筑业的整体稳定,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行业发展需兼顾节能减排的要求。建筑行业的管理者要在建筑经济角度下,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优化工程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作的技术性和科学性,为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1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要素
1.1人员素养
建筑工程人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工程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还要合理地计划、组织和部署项目的人员、材料、资金和设备。一个建设项目的成功与否能反映出工程负责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健全的领导团队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确保高质量的工程产品,并且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这是质量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领导者的高素质确保了产品质量,但是无法确保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因为其不是特定的操作者。第二类是项目的实施者或执行者。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也是确保项目高效、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因素。项目的直接实施者意味着相关的技术人员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要根据计划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在项目开始之前,技术人员会参与计划的制订,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参与工作指导。如果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施工团队,就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影响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专业精神和责任态度也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具体体现,而施工人员快速有效地完成施工作业,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稳定建设。
1.2管理模式落后
工程管理与建筑工程行业必须要保持一个持平的发展态势,如果两者之间不相匹配,就会对项目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关于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方式,这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供需条件下,出现了多种新型工艺材料,工程领域的发展,使得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陡增,尤其当代的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必须要得到有效的革新。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
2.1加强人员管理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得知,人员素养不足,是建筑领域现存的主要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的影响到了建筑领域的整体性发展,导致工程项目施工问题频发,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企业方面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人员因素对项目施工产生的消极影响。针对当前建筑领域工作人员个人素养普遍偏低的情况,在人员上岗之前,管理人员可以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化的上岗培训,这项工作尤其重要,通过突击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容大幅度的提升人员对施工技术的理解,施工能力显著提升。
技术人员也要加强技术交底,在施工之前对人员能力进行考核,验证工作人员对绿化施工技术的理解情况。另外,管理人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责任制的方式,强化对人员的管控力度,这也是当前最有效的人员管理方式之一,根据施工内容,具体划分人员的职责,对于现场施工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实现对工作人员强有力的管控,在这种管理强度下,工作人员的行为可以得到有效约束,为了避免受到处罚,工作人员会注重强化自身能力,从而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项目施工产生的影响,为高质量项目施工打下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2.2建立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也需要推行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帮助管理部门及时获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升建设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厦门市火炬广场工程建设中便有应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监控系统、会计处理软件等,以便于对建筑工程进行一个长远性规划与管理,帮助建筑工程提升综合效益、帮助建筑企业取得长远可持续发展。
2.3构建全方位管理体系
以SDCA和PDCA为基础构建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达到全方位控制施工现场管理所有因素的目的。SDCA循环是目前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PDCA循环则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驱动力,而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即第一个层次是标准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目前个性化管理还在摸索阶段,大部分企业都已经从标准化管理向着精细化管理迈进。SDCA中S是标准(Standard)、D是执行(Do)、C是检查(Check)、A是总结(Action)。构建全方位管理体系的首要步骤是确定标准。以建筑工程材料运输为例,召集运输人员,收集其在施工现场中的车辆停放、移动情况,找出车辆干扰施工现场的原因。然后制定解决办法,并检验运输效果。最后进行总结,为了保障车辆有效运行的成效,需要施工现场对其他管理作出何种措施,并再次将新提出的问题代入首要步骤,继续SDCA循环,直到制定出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案。当然,任何一个新的工作流程都具有不稳定性,所以SDCA作为循环类型的管理工作,需要维持活动,仅靠一两次循环便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并不现实。PDCA循环中D、C、A与SDCA循环的意思相同,而P代表计划(Planning)。SDCA循环是稳定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手段,那么PDCA循环则具有针对性。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需要确定工程目标、施工要求和施工计划,在PDCA循环中的第一步变成对施工现场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优化工作,并为此制定计划。例如在机械设备使用完毕后其停放位置、下一阶段的使用地点、下一次的使用时间都需要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其中可以优化和改善的因素来提出执行措施,并检查结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PDCA循环能够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效率,全方位优化施工管理,促进施工有效进行。此外,施工企业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时也可利用PDCA循环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标准。SDCA和PDCA的应用状况和领域不同,分别对应施工现场管理的维持和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利用SDCA循环和PDCA循环将使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从而达成全方位管理体系。
结语
总之,建设工程的管理过程是复杂而系统的。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使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在市场上爆发活力,稳
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华.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5).
[2]谢海.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