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5期   作者: 罗杰
[导读]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借助智能技术以提升自身勘察、设计、测量、施工、检测等的效能。
        罗杰
        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目前,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借助智能技术以提升自身勘察、设计、测量、施工、检测等的效能,为公路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显著提升公路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智能技术;公路工程;建设运用
        引言
        公路加快推进其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是提升公路运行效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公路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当前公路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1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
        在进行公路施工质量的事前管理时,要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施工质量提高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较多,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施工人员不仅包括工程的实际施工人员,还包括工程设计人员、监理人员等,这就会增加人员考察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会增加人员培养的复杂度,使得企业无法全面地、有效地提高各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质量意识,且部分施工企业对质量意识的宣传不到位,使得施工人员的整体质量意识较为缺乏,影响公路施工工作的开展效果。
        1.2频繁出现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工作量较大
        在公路施工管理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施工设计变更的现象,有的时候一个小的施工项目出现了十几次的设计变更。一旦出现设计变更,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便会遇到不可预见的麻烦,这不仅会增加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会增加项目返工的现象,这与节约的观念背道而驰。无论是在工程设计的初期阶段,还是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设计变更都会大大增加公路建设成本,增加施工管理难度,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智能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1倾斜摄影技术在公路勘察应用
        (1)航空摄影的视觉三维重建技术应用。该技术的优势就是能够对倾斜摄影图像在处理后生成实景三维模型的关键技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后能够对所拍摄到的图像进行自动识别,然后进行相互的叠合,形成地物表面三角网模型,这一模型显得更加的立体。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手工建模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如:在公路的测绘阶段,相关的人员借助这一技术能够得出更加完善的信息、数据,对周边的真实情况予以把控。因此,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应该合理应用这一技术。(2)虚拟现实沉浸式公路地貌仿真展示技术的应用。这一技术主要是对倾斜影像输出成果等进行充分的展示,这一虚拟的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设备等构建出三维虚拟的环境,公路测绘人员通过将自己的想法应用于这一环境中,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进而使得人们在体验时能够拥有更加真实的感觉。例如:测绘人员借助这一技术能够对公路的地貌进行仿真展示,通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交互设备,掌握窗口中的真实地物或者地貌、环境等。
        2.2BIM技术应用
        (1)数字化管理提高施工过程的资源管控。在整个施工中利用BIM数字孪生模型进行安全质量以及成本进度监管,促使施工过程资源管控和数字模型进行有效结合,利用数字模型进行现场工程预判,监管好质量问题与具体的资金流情况,施工流程中资源管理得到了大大提升。(2)数字化交付提升项目竣工交付成果。

项目进行竣工交付时,利用数字化交付成果对整个项目展开进一步施工质量的复查工作,依据BIM数字化成果进行竣工核算,可有效提升项目竣工核算的精确度及效率。通过数字化竣工交付成果,能够带来项目策划与施工整个流程的统一数据信息,还能与BIM可视化模型展开有效结合,将为后期业主维护带来了可靠数据。
        2.3车路协同技术
        综合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等,通过在重要道路上覆盖路况传感器,构建智能汽车系统、智能道路系统、车路协同系统,改变车路分离的现状,在车路之间、车车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使人车路协同交互技术更完备,提高车辆与道路资源使用效率,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无线通信、探测传感等技术手段,获得道路交通信息和车辆运行信息,利用无线通信设备与其他车辆和道路设施通信,并对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通过车车、车路通信的方式,将信息交互传递,通过语音警告、数据发布等形式,实现盲点警告、碰撞预警、前车紧急制动提醒、交叉口辅助驾驶、禁行提醒、车速预警等功能。达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提高单位能耗的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在满足交通运输需求的条件下,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也为改善公路通行效率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支持条件。开展车路协同应用示范,建立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测试验证环境,研发并构建精确定位与高可靠通信、车辆-驾驶员-环境实时感知的智能车载系统、多通道交通状态信息辨识与采集的一体化智能路侧系统、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可信可靠的车路/车车信息交互与控制系统、大规模跨平台开放式一体化车路协同仿真测试系统,实现关键技术与系统的仿真测试验证,建立车路协同技术框架体系,为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2.4数据的采集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我国市场上的传感器种类非常的多,通常情况下应用于公路数据采集的传感器,主要针对于几个方面:能见度的检测、环境检测、气象检测等等。能见度的检测主要是在发生大雾或者雨雪天气,对于道路能见度质量的检测。环境检测主要是针对于道路的温度、湿度等以及道路上的环境进行检测。气象检测主要是用来监管公路上的天气变化,如大风、雨雪、冰雹、泥石流等等一些列的可能造成公路正常运行的天气状况。这些传感器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管理中心进行有效的数据传递,能够让公路管理部门对于公路和周边环境实时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数据的整合,进行公路安全状况的一个监控。为车辆在道路中的形式提供安全。汽车上的GPS技术又可以称之为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的帮助实时的观测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状态,通过GPS数据的传输来判断车辆的状况,如果数据平稳则说明车辆运行正常,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无变化则说明可能有状况的发生。通过GPS显示的数据判断车辆的具体位置,对事故进行更有效更快速的处理。GPRS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将接受的GPS数据传输给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两种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加强对于公路路况的了解。
        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应用智能技术,有效提升了公路检测、公路测量、公路测绘、公路施工等工作效率。全方位的将智能技术应用到公路工程建设工作中,为公路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的价值,是公路工程智慧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康仁.高速公路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措施[J].中国高新科技,2020(9):39-40.
        [2]郜晋生.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分析与应用[J].中国公路,2018(21):106-107.
        [3]张纪升,李斌,王笑京,张凡,孙晓亮.智慧高速公路架构与发展路径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18,35(1):88-94.
        [4]刘剑峰.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探讨[J].电子世界,2020(19):84-85.
        [5]彭欣,梁才.BIM技术在公路品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20(1):143-146+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