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索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5期   作者:王江明
[导读] 本文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王江明  
        身份证;36042919871012****
        摘要:在道路桥梁沉降段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做好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控制工作,对其中各个重点环节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以此来有效保证道路桥梁路基路面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果,防止道路桥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路面坑洼以及桥头跳车等不了问题,为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通车安全,以及实现工程施工单位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本文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
引言
        我国道路桥梁建设不断发展,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精湛。但是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技术不成熟、沉降结构不科学、施工环节设计不合理等,导致道路桥梁使用时出现桥头跳车、质量差等问题,不仅大大缩短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还给道路桥梁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施工建设单位逐渐提高了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1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条件
        公路和桥梁之间过渡段的重要施工要点,公路和桥梁之间的过渡段采用小规模的机械摊铺工艺,并在各层和各段中采用大型压实辊压实工艺,以提高压实工作的质量。对于公路和桥梁的过渡部分,在某些地区,不支持大型振动辊来完成工作。在这些区域,工人必须使用便携式振动夯来完成压实工作。公路桥梁和过渡段的施工过程包括对基层的处理、基坑的填充、过渡段和底土的同步铺装、碾压或夯实和测试,且必须确保压实质量。当压实质量达到标准时,操作员可以开展其他相关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回填工作的完成是过渡段施工的结束。如果压实质量不符合标准,则操作员应重复轧制或夯实工作过程,直到达到技术压实质量标准为止。在压实工作期间,大滚筒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三十厘米,并且应大于十五厘米。当使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时,操作员可以预先标记要填充的高度,以更好开展后续的施工,进而在正式操作期间可以有效控制填充模型。在正式建造道路和桥梁的过渡段之前,必须科学建设过渡段的路基。根据路桥过渡段的实际情况,配合砾石填筑或墩基等控制程序,同时严格避免施工过程中程序相互干扰的问题,必须为过渡段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安排排水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空心石可用于将绝缘层连接到基台的过渡部分,并在道路和桥梁的交汇处排水。
2道路桥梁工程路基路面沉降机理
        2.1路堤变形机理
        道路桥梁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地形、施工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定要注意选择普通的黏性土作为台背填充料,确保土方水量,如果水量达不到最佳状态,出现沉降变形的几率就会加大。由于路堤自重过大,且车流量负荷过大,二者相互影响,都会引发路堤变形。
        2.2桥头搭板设置机理
        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与桥头搭板之间的距离较近,承受应力较小,会引发受力不均匀的问题。车辆行驶过程中,路基作用力主要集中在汽车荷载作用点和搭板支撑路基端点上,当车辆运行至搭板末端时,搭板末端路基承受的应力值是最大的,这就会导致变形程度加大,很容易在搭板末端出现桥梁沉降情况。
3关于道路和桥梁沉降段的危害
        道路桥梁建设开创了中国交通建设的新阶段,此方面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这表明了道路和桥梁建设的重要地位。同时,道路和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施工单位应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且在出现问题时也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以高效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公路和桥梁建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过渡段的沉降。沉降段问题的原因是对路基路面的压实不均匀,填充过程不规则,填充材料的性能差异大或原始平台的结构复杂。

当车辆或行人在道路桥梁过渡段行驶时,经常发生跳车现象,并且极大地威胁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在道路的低密实度部分,通行车辆和行人的危险主要体现在车辆过度消耗和驾驶员舒适度降低方面,同时这也可能是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跳车现象也是对道路和桥梁本身结构的一种破坏,直接增加了对桥头和路面的破坏,形成了很大的危害。
4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应用
        4.1对路基进行科学处理
        现阶段我国的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一整套施工技术流程,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对路基进行妥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可根据施工段路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处理技术,从而保证道路桥梁的最终施工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技术含量也大幅度提升,路基处理技术自然越来越复杂,比如泡沫混凝土处理技术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新型路基处理技术,泡沫混凝土的密度比较小,处理和应用难度比较小,同时它还具有突出的路基结构优化调整能力,能够提升路基稳定性、避免路基变形等一系列问题,技术人员可对类似的新技术进行应用,保证路基处理效果。因此,在具体施工当中,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具体施工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对其中各个环节施工问题进行有效协调与处理,全面提高道路桥梁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结构稳定性。
        4.2对桥台软基进行合理施工
        一般来说,施工技术人员可借助水泥粉喷桩地基技术、爆破挤淤法等进行施工,这两种技术都能适应桥台软基处理需求。其中的水泥粉喷桩地基施工技术具有突出的基础效果,在合理利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桥台软基的施工效率会大幅度提升,施工所需的时间将会更短,但是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即应用成本比较高,不能适用于大规模长时间施工。所以,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桥台软基施工的具体情况,考虑本次施工的技术目标,寻找其他施工技术保证施工效果,比如可利用桥台预压施工技术提升地基结构承载力,从而降低后续使用中出现沉降的概率。
        4.3排水施工技术
        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一定要注意路基的承重能力与稳定性,如果超出路基的承受能力,很容易造成积水现象,产生巨大影响。应高度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处理工作。为有效提高路基路面的承受能力和强度,可以在边沟、截水沟与急流槽等位置采用排水加固方法,还可以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加固曲沟等方式进行排水。设计地面与地下排水沟时,要时刻注意将沟渠与管道的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因长度过长影响水流的疏通和分流。处理路基路面排水问题时,要结合地质地形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排水方案,坚持预防为主、就近取材的原则,利用排水加固方式减少积水对路基路面的损坏。
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其应用效果非常突出,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尽快提升对这一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并根据施工经验理顺施工技术要点,从根本上提升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效果。除了要做好材料选择、人员培训之外,还需要关注排水施工技术、台后填筑施工技术、搭板设置技术等,从根本上提升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另外,还需要对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消除目前技术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永亮.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9(36):106-107.
[2]江连生.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应用解析[J].地产,2019(24):134.
[3]周涛.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门窗,2019(22):83+86.
[4]赵鹏飞.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0):139-140.
[5]李艳芳.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索[J].四川水泥,2018(0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