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佳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便是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快环境治理的进程已经成为了当下最关键的问题。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测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环保工作的整体水平。本文就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越来越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工业化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效的环境监测是后续环境治理取得预期成果的先决条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工作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第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监测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真实掌握到各地区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保护技术实效性进行跟踪,进而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治理。例如我们可以结合监测的数据了解各地区的环境破坏度、植被还原度、环境污染度、环境变化趋势以及污染分布等情况,从而全面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未来治理的方向;第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引导我们正确进行环境保护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性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由于人们过度消耗能源,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受到严重威胁,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并不显著。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生态环境规律的掌握,进而导致生态治理效果不佳,而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做好环境治理的跟踪工作,从而全面、科学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例如通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掌握污染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2.1专业人才匮乏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对专业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专业型人才开展工作,只有专业型人才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熟练使用各种设备仪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我国环境监测机构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跟进不及时导致人才供应严重不足,其次地方政府缺乏重视也导致人才引进难度提升。因此很多机构存在职责重叠、交叉等不良情况,或者一人身兼数职等情况。人才匮乏直接对工作效果产生影响,环境监测准确性低下,质量控制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2.2缺乏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具有准确性、精确性、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结果往往出现偏差。缺乏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是影响监测结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环境监测的过程,监测数据的获得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比如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和分析测试等,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这就需要有效的质量监管。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监管措施只能较好地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仍缺乏有效的监管。另外,先进仪器设备的缺失,也是环境监测质量不达标的因素之一。
2.3质量管理保障措施不足
保障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方面。虽然环境监测在我国主要城市的环保部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很难确保在每个城市都能开展监测工作,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核查。(2)人力方面。参与环境监测的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需要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这种情况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环境监测和管理的有效发展。
3改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有效措施
3.1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全方位强化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监测设备仪器使用方法,保证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需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能够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行为,如果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需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3.2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层面结合进行提升。一是需要不断系统完善环境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体系;二是完善环境监测监督机制,利用现代的信息化监测技术,实施从现场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报告编制与审核签发等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四是加强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如GPS定位拍照等技术手段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五是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高效地统计分析与挖掘。
3.3促使环境监测管理程序更科学化
重点监测建设项目包含试生产控制和环保验收两个方面。环境质量监测要求对选址、取样方法、样品处理等,以及对环境监测方案项目进行综合处理,科学规划,传输和保存;分析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监测仪器的校准,试剂和标准材料的使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因此,在选择监测点的位置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实施监督标准行事,严格按照实际监督对象及保持样品的校准范围。监测数据的测量和选择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以便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3.4提高对仪器设备的控制水平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全面检查所需仪器设备,对其进行抽查、校准和维护保养处理,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设备仪器的精准性,还需要配备专门的自检校准仪,在无人的情况下实现对其自检和自校。其次,还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只有保证设备具有先进的性能才能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3.5提高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对于环境监测数据来说,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尽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这是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基础。想要在整体层面上提升工作水平,就需要将基础仪器设备的水平进行提升,避免由于设备的原因而导致监测水准下降。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实验对比、同步监测、质量控制的方式来提升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数据一般来说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环境问题分析,从而提出更加贴切的治理方案。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无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那么后续的工作往往发展方向都会出现错误。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认识到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不足,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科学监测管理等,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洲.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20,32(3):166-167.
[2]许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8):578-579.
[3]俞瑾瑛.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城市地理,2018(4):104-104.
[4]郝宇飞.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J].环境与发展,2019,159(10):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