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强
山东水总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不断进步,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生态环保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如何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实现工程与生态“共赢”,成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
新中国的发展带动多种项目开发和建设,其中就包括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国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通过项目的修建缩小了国内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同时通过水利工程的电力和防洪、供水等措施,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为国家的边防建设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尽管水利工程建设有诸多的好处,但对原有的生态平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从长远的角度上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期环境管理概述
第一,现阶段我国在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每一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第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环境。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将保护环境作为施工建设的前提条件,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第三,水利工程的施工内容比较复杂,施工建设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避免长时间积累对环境造成伤害。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
2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管理的意义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工程的环境管理进行强化。毋庸置疑,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灌溉和居民用水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而环境管理作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逐步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一旦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伤害,这种伤害将是无法弥补的,需要重视加强生态环境的控制,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底线是不会对周边生态产生较大的破坏。很多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较为复杂且周期长,很容易伤害周边的生态环境。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这种伤害会慢慢累积,因此需要注意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对生产环境进行控制,防止出现生态问题。我国在水利工程环境管理方面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控制和管理。
3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
3.1大气污染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到一些生物及化学物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CO2等有害气体,就会污染大气。其次,在使用水泥、石灰等材料时会产生扬尘造成粉尘污染,这不仅会污染大气,也会危害到人体健康。
3.2噪声污染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噪声污染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利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很多时候需要使用爆破或者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无规则的振动噪声,此外一些大型车辆会来往运输材料和设备,在此过程中也会出现噪声对周边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影响。如果在这种噪声环境下长时间的生活会对耳朵产生影响,造成听觉疲劳,甚至会对内耳器官产生影响导致器质性病变,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对噪声进行控制。
3.3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多在地质条件不太稳定的水库区域,有的甚至在断裂带上。工程竣工后,堤坝上游的水位明显增高,这就导致水库附近的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土地的地质条件变得不稳定。
随着储水量的不断增大,很有可能会造成土地的水压过大,造成岩石破碎,而这样的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地壳结构的变化,从而可能使当地发生土地塌方、地震和山体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曾经造成了齐岳山东北地带的断裂,为当地地震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生存的空间。
4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4.1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
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传统的护坡采用的是普通的现浇混凝土,而普通现浇混凝土的硬度比较强,并且结构的密实度比较高,植物无法在这种混凝土上成长。因此,河道护坡的建设可以采用现浇绿化混凝土。现浇绿化混凝土的骨料比较粗,并且会条件一定比例的凝胶材料以及添加剂,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孔隙率大大提高,并且混凝土结构的透水性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绿化混凝土更适合职务的生长需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是文章中主要研究的新型混凝土,该混凝土在上海等一带应用范围比较广。例如,上海市宝山区美兰湖水系河道的改造治理中通过合理运用绿化混凝土,大大提高改造效果,提高了河道的生态效果。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技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将碎石、水泥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进去,并进行充分的混合与搅拌,从而有效提高了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同时,底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产生分布均匀的小柱子,这些小柱子扎入到土壤中能够保证边坡增加牢固。目前,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分为LH1~LH5五个不同的型号,每种型号的强度等级有一定的差别,在选择使用撕,技术人员必须综合分析河道边坡的情况,保证能够达到预计的强度等级,为植物的种植提供环境基础。
4.2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和制度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实践当中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具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以及工程的后续使用时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合理应用的同时,要加强细节的控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进行约束和规范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让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此同时,相关环保部门还需要重视加强监察工作,重视水利工作。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大惩罚和奖励的力度,对于一些严重破坏周边环境、违反施工原则的施工行为进行惩罚,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大的负面的影响。
4.3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
水利施工过程对当地环境的破坏,除了设备环保标准的提高和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加强,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监测标准,来进行动态的水利生态工程监管。首先,在项目施工前,要对即将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不疏漏任何问题,以优质的项目为前提,后期环境监测的工作才能持续高效,才能稳定地进行下去。与此同时,明确责任到人,对于管理层和基层施工人员都要明确各自环保职责,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坏,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破坏”与“补偿”的主体。同时配备相应的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实时追踪与监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全面提高水利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实在无法避免的生态破坏,应在工程施工前预留出生态补偿准备金,以降低因施工带来的生态破坏。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会有多种不同的问题出现,施工单位必须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水平,严格控制水利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染,从而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显龙,郭建光,姜凤霞.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9(16):141.
[2]包格日乐吐.探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的问题分析及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03):141-143.
[3]吉付俊.探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1):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