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磊 王爱菊 潘玲科
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桓台经济开发区 256400
摘要:公路建造完毕以后,会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这些损坏问题如未被及时消除,则会进一步加大损坏程度,严重的会对交通造成影响,所以,要及时对公路进行养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标准化的检查方法和养护措施。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预防
引言
公路投入使用后难免出现相应的损坏问题,因此需要使用专业的养护技术,以避免公路出现质量问题。总结以往的公路养护病害问题,采取专业的方案,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在公路病害防治过程中,采取不断优化的养护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并保证养护效果,使公路能够更好的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1路基路面常见的病害
1.1路基变形及下沉问题
路基路面病害通常以变形和下沉为主,在长时间的过重压力下,路基路面无法承受相应的重量,因此会出现一定的损害,根据特定路面的下沉状况,确定底层软土区域的面积或内部含水量,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增强该区域的外部承载力,以快速消除下沉问题。还有,路基路面下沉与材料使用和施工技术也有关联,违规使用劣质材料和未按标准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都会出现相应的下沉问题,所以根据路面下沉状况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才能快速完成损坏路面的修复,并消除后续的病害问题,使路面能够正常满足车辆通行,提高路面使用效率。
1.2纵向裂缝
完成路基清理以后,要及时进行填土,此时要避免使用生活垃圾或腐植土等材料,因为在实际施工阶段,很可能出现工作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多数路基边缘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还有,对需要施工的路基区域及时完成淤泥的清理,采取标准化施工方法,消除因施工工序错误而导致的路基边缘沉降问题,以免后续因单一方向问题而使路基整体出现纵向裂缝,影响路面的使用。
1.3边坡下滑问题
路基路面病害比较常见的是边坡下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种形式:塌方和滑坡。所谓塌方,是指路基整体质量较差,受到外部压力后而出现固定区域的坍塌。滑坡则是在相对陡峭的区域,由于底层水量过高而使路基表面无法承载过大的外部压力,经过车辆反复碾压而使路面出现滑动,进而产生严重的路面损毁情况。
2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治理措施分析
2.1沉陷病害的防治
对于公路路基沉降病害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便快速消除新建高速路与旧高速路之间的衔接和平整度问题。按照标准化施工技术,监管人员应及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并利用水准仪和目测等多种方式,对实际的坡度角度进行调整,同时按照施工要求,在施工结束后对该区域路面质量进行检测。各区域施工前要提前进行数据比对和沟通,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作业摊铺施工,一定要完成每一层的路面质量控制,对整体的施工流程进行优化。
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某一区域的公路路面出现沉降病害问题,要立即指派专业人员对病害范围进行确认,之后利用获得的数据检查该区域的实际被损毁状况,然后使用标准化防护措施进行整改,由于特定区域的工序相对复杂,再获取完整的测量资料数据后,要第一时间刨开路面,并对底层进行养护,使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得到及时处理,处理完成后也要由专人进行检查,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使用。
2.2坑槽病害的治理
已经投入使用的公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外部压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坑槽,这些空槽对正常行驶的车辆造成颠簸影响,施工人员可以在坑槽位置进行深度和范围测量,然后使用专业的方法进行修复,对于比较常见的坑槽病害问题,可以在表面及时进行垃圾清理,之后涂一定厚度的粘性沥青进行修复。这些粘性沥青内部要添加相应的混合材料,以确保在修复以后路面可以正常满足车辆通行和使用需求,并且整体作业工序要更加简单,以维持路面整体的平整度。图为1坑槽病害的处理流程。
图1坑槽病害的处理流程
2.3公路路基排水设计
由于被修建的公路需要被长时间使用,所以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排水设计方法,确保在降水量较高时能够及时排除废水,避免路面出现积水问题。比较常见的排水措施有以下两种:集中排水法和分散排水法。集中排水法是根据公路路面使用频率选择一定区域,并利用专业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封堵,将水体引入指定位置后排除,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排出水体较大的积水,并且根据出口位置的设计整合实现自动排水,比较常见的是在公路指定位置设定圆形排水沟或雨水井。分散排水是对路面较窄且平整度较小的路基路况,根据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对该区域路面种植相应的绿色植物,使路基表面得到加固,从而让废水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以构建绿洲环境。
2.4针对路基变形、下沉的应对措施
按照标准化施工流程,要保证每个基坑开挖后能够及时进行回填,促使公路获得更高的密实性。按照公路施工要求,可以利用压路机及时完成路面压实任务,提高路面承载效果,对密实性较差区域,要选择承载力更强的材料进行回填,并通过反复压实提高该区域密实性,针对特定区域的地质状况,施工人员要灵活选择压实方法和工序,以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参考以往的地基软土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的变形和下沉问题,首先对软土进行加固,通过添加干石灰稀释内部水分之后,利用较小的颗粒粉灰加强整体质量。施工时要控制施工过程,由专人监管,使用标准化材料进行填充,同时对已完成填充区域有效隔离,让后续的公路养护过程更加标准化和秩序化,这也是保证公路路基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2.3后期养护管理
已完成建造的公路要及时进行后期养护,并采取标准化管理方法开展相关工作。养护技术的不断升级,是提高延长公路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根据相应技术的执行标准,公路养护过程中要正确应用施工技术,实施时也要按照科学方法和顺序进行养护,让被养护区域公路使用年限得以延长,及时调整养护技术和方法,是保证公路质量的重要措施,比如:对于沥青路面施工人员要采取专业化手段进行养护,去除多种问题后,利用专业的技术进行防护。施工人员也要根据实际的防护效果对采取的方法进行调整,在满足公路日常使用需求的同时,保证公路整体质量,以降低事故出现的几率,延长公路使用年限。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从多方面研究了提高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预防水平的措施,希望分析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从而为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兰志忠.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科学检测及预防养护[J].建材与装饰,2020(06):258-259.
[2]范茜茜.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与预防养护[J].大众标准化,2019(14):1-2.
[3]赵晨.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科学检测及预防养护[J].交通世界,2019(2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