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有机结合 汤志荣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汤志荣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然而对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也有所关注。
        江苏新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2120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然而对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也有所关注。因此,在建筑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实际费用和预算不相符这种情况,这对建筑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全动态的控制,那么就可以减少浪费,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造价;施工管理;有机结合
        引言
        建筑工程需要寻找合适的建设企业,而相互合作的最终目的是都要获得经济利益,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如果未能盈利对其产生的影响是较为巨大的,所以在当前的施工管理上,完成设计之后应当针对设计与施工进行成本预测,最终制定相关管理方案,如此一来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而在传统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实际的管理效果,因此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相关的成本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完成对成本的实际规划,综合保证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1建筑造价管理的意义
        建筑企业随着我国市场发展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工程造价已成为建筑企业高度关注的内容规范,工程造价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的工作,在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政府宏观调控。同时企业还需要拥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按照自身发展要求自我优化,跟上行业发展节奏,利用工程造价管控确保各环节支出成本在合理范围中,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促使企业健康、安全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到竞争过程中,还应该提升内部控制能力,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开源节流的方式下,降低无用活动对工程成本形成的损耗,提升项目效益,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管理均达到标准的情况下,积极的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保证建筑施工按照要求进行。通过科学的管控节省不必要的支出,通过科学的管控,确保工程花费的成本在合理范围中,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对企业实现发展目标、持续运行起到保障作用。
        2现阶段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建筑施工中,预算成本控制及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其问题主要有:一是当前在建筑施工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未重视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忽视了预算成本控制的必要性。所开展的成本核算工作过于形式化,没能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功能。建筑工程施工中都会配置专门的预结算人员,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内容,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建筑施工工作量进行计算,并且最终的计算结果作为工程结算依据,这虽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本管理效果,但是忽视了预算工作,没能将成本预算和核算有效结合,不利于预算成本控制质量的提升。在实际成本管理中,缺乏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差异性的分析,未能开展科学的项目成本分析工作。基于此,现如今的成本核算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而且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来予以制度保障,不利于预算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就目前而言,建筑施工中所实施的成本管理工作较为混乱,缺乏管理体系。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没能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开支项目存在不合理性。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占总成本比例较大,但是有关于这类支出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到位,并没有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以致于造成材料浪费,施工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所制定的预算成本和最终结算的实际成本之间差异性过大,存在支出虚假等问题。所实施的预算成本控制手段较为单一,不符合现代建筑施工管理需求,未能及时采集重要数据,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
        3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之间有机结合的措施
        3.1开展二者互相监督机制
        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之间既存在着矛盾,同时也存在着高度的契合点。

为此,在二者工作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起有效地互相监督模式,使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从而共同提高二者的工作效率,创造出建设项目的最大价值。首先,在涉及到建筑造价方面的问题时,造价工作人员需要对项目具体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案进行统一了解,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环节,例如高危作业、或是不利的现场环境等因素,需要进行特别关注,并以此为基础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协议,保证在后期出现人员安全问题或工期延误问题时,为相关的索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监督工作提供保障。
        3.2不断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
        在施工全过程中,施工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都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施工阶段的设计方案应当从技术设计、组织设计以及成本设计等方面不断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地做到对成本与造价的合理控制。从微观层面来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施工的现场环境以及招标文件等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对施工各个环节的进度进行审查,找出其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深挖施工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造价控制机会,从而确保对工程造价的专业化控制以及系统化控制。在保障施工工程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造价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3.3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健全管理机制
        在建筑施工中,加强预算成本控制,应当重视施工成本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在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监控市场的价格动态,然后据此来制定适宜的施工定额,从各方面来把控建筑施工定额价格,使之成本降到最低;其次,要实施动态化管理。建筑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多方面内容,属于系统化工程,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遵循动态化原则,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着手,开展全过程性成本管理工作。比如,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重视施工材料采购工作;在施工阶段,则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方案来执行作业,制定完善的施工预算,一旦实际情况与最终预算结果发生较大的偏差,则要及时处理;在建筑施工竣工后,则需要整合所有相关资料,控制整个施工成本状况;最后,要实施科学的目标管理工作。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根据施工要求,编制适宜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合理把控施工中的各个细节。如果所制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过低,则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若是成本控制目标过高,则很难在满足建筑施工标准的要求下,合理控制施工成本;科学的施工成本目标,则能够与施工实际成本保持一致;最后,在实施建筑施工预算成本控制的时候,应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其协调配合,做到权责分明,合理规划各岗位职责,并对各部门进行综合考评,设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建筑施工中的预算成本控制工作格外重要,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全面认识到预算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并将此项工作贯彻落实于整个建筑施工中,鼓励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把控建筑施工中的成本。基于企业既定利润,科学预测和分析市场行情,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编制目标成本,然后将其进行分解,由上至下逐级分析,重视影响建筑施工成本的各项因素,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各部门明确分工,开展合作,以保障预算成本控制效果。
        结语
        无论是工程管理工作还是造价工作,两者都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施工企业与地方政府应当共同协作,针对目前施工企业缺少完善的价格机制、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困境,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以代替政府的行政干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时更新信息化技术与设备,提升资源的共享性,从而实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建筑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中成本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9,(01).
        [2]王晓玲.浅议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当代会计,2019,(03).
        [3]于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强化措施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