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丹丹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 探索优质护理对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本院进行,选取58例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患者为对象,用随机单盲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比较不同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无差异。结论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患者在救治中需要做好优质护理,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对患者有利。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焦虑;抑郁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发病非常急促,疾病出现的原因非常明显,在出现疾病之后,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病性症状,出现短暂的精神障碍,患者也会出现过激行为、思维混乱,出现妄想等情况,部分患者存在幻觉,该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功能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出现疾病之后,需要及时开展治疗,在治疗中发现,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实际情况,降低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更好地缓解病情,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患者的全面康复[1]。本次实验分析的是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的影响效果,请看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29例。患者资料,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上限下限分别为75岁和28岁,平均年龄(43.6±3.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5:14,年龄上限下限分别为73岁和29岁,平均年龄(43.4±3.4)岁。基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选择标准[2]:所选对象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病诊断标准;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试验知情;有沟通能力。排除标准:患者资料缺失;中途退出实验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按照医嘱开始相关操作;对躁动患者,需要做好固定,以免抓伤、碰伤;对患者的服药进行指导,告知服药剂量、方法;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声音要小,迈小步;对室内温度、湿度等进行调整,保持床铺清洁。
1.2.2观察组
优质护理:(1)患者在入院之后,首先做好病情评估,然后灌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存在冲动、激惹患者要及时进行疏导和交谈,在交流中,要有耐心,表现对患者的亲切和关怀,让患者获取到安全感;根据患者的病情等因素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疏导,对患者所在的病房环境进行调整,创造出亲切、有家庭气氛的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2)饮食护理。患者容易出现拒食等情况,护理人员要对原因进行分析,对患者开展心理上的护理和疏导,护理人员可以先尝食物,然后让患者进食,对于劝说无效患者,遵医嘱进行鼻饲喂食,将药物碾碎加在饮食中。住院初期要保证进食量,考虑到营养的搭配,为治疗等工作进行创造条件。(3)睡眠护理。该类患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病室不安静、室温不适宜等都会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等情况,在护理中,需要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在发现睡眠状况不好时,需要及时进行观察,找到原因,必要时服用镇静药物。(4)患者在出院之前,对患者进行指导,要求坚持服药,并指导患者要多和他人交流,多交谈了解到内心的世界,家属也要关注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做好相关的干预和疏导,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参考焦虑、抑郁评分量表(SAS、SDS)对患者开展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深。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指标评分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png)
3 讨论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属于精神疾病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等存在差别,患者的发病过程较短,但是起病非常急促,导致疾病出现的原因也比较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内部原因,如社会各种压力、生理压力、自身心理因素等等,存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该疾病对自身以及周围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容易出现危险和不良后果,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无法描述自己的病情,在治疗中,需要护理人员提升对患者的关注,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对病情进行干预,根据患者疾病出现的原因以及临床特点等因素,对患者开展积极治疗,并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服务[4]。优质护理在开展中,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将患者放在工作中心,制定出认知心理、饮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更好地健全人格,让患者更好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实现对治疗工作的配合。
本次试验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总的来说,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患者在救治期间,需要做好优质护理,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焦虑、抑郁程度。一般来说,在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病情能控制,而且预后良好,这就要求医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提升对护理工作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罗晓玲. 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20):187-189.
[2]刘群. 优质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6):214-216.
[3]高丕艳.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 41(1):46-48.
[4]丁艳芬, 方师群, 朱春欢. 52例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 33(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