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的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祁娟娟 高鹤 常莲莲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的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
        祁娟娟   高鹤  常莲莲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 十二病区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的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分娩的118例产妇,时间段2019年2月~2020年8月。根据入院时单双号分组,将产妇分别纳入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知识掌握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母乳喂养率、角色适应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妇知识掌握评分(94.67±5.24),QOL评分(95.14±3.56),高于对照组产妇知识掌握评分(75.56±4.72),QOL评分(85.27±4.87),比较(t=16.211,10.293,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母乳喂养率70.00%,角色适应性91.66%;对照组母乳喂养率37.93%,角色适应性65.52%;比较(χ2=15.892,11.245,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8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5)。结论: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的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开展,有效提高产妇相关知识情况,提高母乳喂养率,角色适应性,提高产后产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价高。
        关键词:产妇;新生儿;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母乳喂养
        
        母婴同室是广受推崇的理念,指的是产妇产后和新生儿不分离过长时间,通常是在出生第一天起就处于一个房间,更利于新生儿的成长。既往母婴同室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独自开展,一方面任务量较多,也没有考虑到产妇的参与感,并不能满足产妇在院期间的认知需求。共同参与护理模式不同于常规护理,更强调护理服务的主动性,也能提高产妇的参与程度。研究对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的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分娩的118例产妇,时间段2019年2月~2020年8月。根据入院时单双号分组,将产妇分别纳入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60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71±4.32)岁;其中剖宫产21例,阴道分娩29例。对照组有58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19±5.56)岁;其中剖宫产23例,阴道分娩27例;文化程度。两组产妇的基本信息对比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针对于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的模式进行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做好新生儿各方面的监测,对新生儿进行清洁、沐浴等多方面的护理,对围产期进行预防,指导产妇及早哺乳等。干预组开展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具体内容:
        在产后的3d内,对新生儿的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负责完成,但在各项服务实施过程,均是在产妇旁边完成,做好解释工作,指出操作要点,示范操作技巧。同时在这段时间加强对产妇的悉心护理,对产妇心理状况完成实施、准确的评估,予以心理支持,和产妇分享迎接到新生命的喜悦,同时注意调整产妇的观念,促进期及适应人生角色的转换,分析造成情绪波动的原因,进行疏导和心理支持。予以全面的喂养指导,提醒产妇用两次乳房进行交替哺乳,使双侧乳房有均衡的产乳。
        从新生儿出生的4d开始,调整护理重心,提高产妇和家属的参与感,此阶段对新生儿大部分的护理操作由产妇与家属进行,护理人员在旁予以实施的指导,纠正错误,予以正确的示范。但注意诸如新生儿抚触、淋浴等专业性较强或难度较大的操作还需护理人员主导而产妇和家属观看。产妇参与的护理项目主要包括:体位检测、尿布更换、对臀部和脐部进行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在出院时评价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考核形式,考核指标包括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淋浴、尿布更换、喂养等多个方面,总分为100分,获得分值越高则掌握程度越高。采用QOL量表对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产妇新角色适应性,记录两组产妇产后1周母乳喂养情况。调查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和QOL评分
        干预组产妇知识掌握评分(94.67±5.24),QOL评分(95.14±3.56),高于对照组产妇知识掌握评分(75.56±4.72),QOL评分(85.27±4.87),比较(t=16.211,10.293,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产妇新角色适应性和母乳喂养情况
        干预组母乳喂养率70.00%,角色适应性91.66%;对照组母乳喂养率37.93%,角色适应性65.52%;比较(χ2=15.892,11.24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8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5)。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出生时间尚短,缺乏自理能力且有较弱的抵抗能力,存在的风险因素会更多。产妇在妊娠和分娩后,生理方面有改变,也有一些产妇在产后存在不适应新角色的状态,加上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更容易有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产生。此外,有些产妇因为初为人母,会对新生儿护理、喂养知识有更强烈的需求,但是常规的产后护理,往往是以护理人员为主导,帮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护理,缺乏了对产妇参与感的关注,使得产妇信心降低,也可能日后独自护理新生儿时发生不良事件,比如错误的更换尿布、喂奶姿势不正确等。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护理模式,也是新的护理理念,这种护理模式更关注产妇与家属的参与程度,在加强产后基础护理的同时,重视培养产妇和家属的护理技能,鼓励产妇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产妇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利于减轻压力,将产妇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让产妇更快的适应新角色。此次研究对干预组开展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产前做好准备和评估,产后分阶段实施护理,产后早期重在示范要点,而产妇恢复一段时间后就鼓励其参与到护理当中,并予以实时的指导和正确的示范,让产妇获取到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研究结果:干预组产妇有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和QOL评分;干预组产妇产后一周时母乳喂养人数和新角色适应人数均多与对照组;干预组产妇有比对照组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证明母婴同室可提高产妇的幸福感,而开展共同参与护理更能够满足产妇抚育新生儿的需求,也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保障。
        综上所述,产妇新生儿护理中开展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的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更利于产妇及早适应母亲这一角色。
参考文献:
        [1]杨莎,徐慧,凌园园,等. 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对早产儿18 月龄生长发育及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 11) : 13 -16,21.
        [2]张淑芬.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9):36-37.
        [3]涂丽芳.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05-206.
        [4]韩聪聪.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0):170-171.
        [5]张颖,张红.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6):2195-2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