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筑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5期   作者:张金明
[导读] 建筑合同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张金明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合同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强化合同管理效果有助于建筑企业降低工程造价。因此,相关人员及施工单位应从纠纷处理规划、合同交付管理、合同履行管理、专业团队打造、固定合同管理等方面着手,以此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能够依靠合同管理实现良性发展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造价控制

        1建筑合同管理的特点
        (1)主体严肃性,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所包含的责任主体往往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法人代表。同时,发包方也属于项目法人。同时,合同中规定的管理主体也常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建设项目。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协调力,而且还应全面了解设计与勘察环节的相关知识,从而在落实合同管理事项中发挥引导作用。(2)合同履行周期较长,建筑合同在履行合约职责时经常具有较长的周期,甚至在2-3年内仍需按照合同要求对建筑质量予以保障。同时,在施工时间延长后合同时限也会自动顺延,又或者因其它外力干扰而造成合同周期不断延长。所以,合同管理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3)程序规范性,在建筑合同管理过程中所含有的工程项目将对居民生活与社会发展水平带来影响。因此,要求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应严格遵照合同要求的程序逐步实施,以免降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的现状
        2.1签订合同不严谨,条款不全
        建设工程投资巨大、涉及面广、差异大、履约时间长。因此,客观上要求其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由于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
        2.2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更要对施工合同进行管理。目前监理公司的机构设置不规范,合同管理力量薄弱,往往很难胜任建设单位的委托;施工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施工单位,重视公关和预算管理,轻视施工合同管理,甚至没有专门机构从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
        2.3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建筑法中明文规定,在建筑工程项目承建过程中,必须签订相应的书面合同,以便于能够明确双方应负的责任与义务,具有强制意味的法律约束性。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包、承包相关企业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再加上长期以来中国传统人情世故理念的影响,导致部分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存在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相关项目负责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使得企业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
        2.4合同条款完善性较差
        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约束双方合法行为的重要依据,只有按照合同要求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资金成本利用的科学性。但在实际作业中,合同条款内容存在不完善问题,细节处理不严谨,无法切实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约束,进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并同时造成资金损失。
        3加强建筑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应用的策略
        3.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①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建筑企业在收到中标通知后,就得最快的速度编写实际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各个建筑企业都有所不同,不管是技术还是人员方面的安排,有很多可参考的方案。一般不同的方案所得到的经济价值不同。所以,在组织设计方案时,要对整个工程的规模、工期、装备、现场施工按劳动力、材料的选用、现场条件等都要一一了解。方可得出一个实际可行的最佳方案。②制定施工计划。一般在制定施工计划时,要按规范撰写施工进度表,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细化责任,合理安排各施工方的工作时间,不在工作时间上有冲突。有计划的修建临时设施,尽可以的减少施工范围,这样也能减少二次搬运,人力和物力上都不浪费,保证施工的有条进行。③机械的利用。

机械的应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在施工中,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施工机械,不让机械的作业时间上有冲突,同时,要提高机械的操作人员素质。时下,有很多建筑企业的机械然配备先进,但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低下,使机械施工不能及时工作,这样就增加了工程的成本,从而影响到施工的进度。④应用科技的施工技术。应用的合理的施工方案,科学的施工技术是节约成本的要点所在。应用科学的施工方案能合理统筹多方资源,缩短工期,节省成本。施工前,管理负责人要借鉴经验,同时也要进行现场的实际考察,结合现场、材料运输、技术人员等各方面情况,撰写实际可行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2完善合同条例内容
        完善合同条例内容,对于规范化项目工程建设,约束管理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施工人员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只有完善合理的合同条例内容,才能够真正杜绝部分施工人员的功利行为,避免威胁工程质量安全,提高工程造价的问题出现,从而使得建筑项目工程良好正常地开展进行,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能力
        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强调的是对日常合同管理的动态化调节,明确造价控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工程造价动态调节。如发包方在起草合同时,可考虑加入“物价波动引起的调整条款”来进行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管理。合同双方应动态跟踪及监控合同的实施情况,避免自身承担违约责任。针对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合同双方应进行沟通并依据合同处理,对于合同未规定的内容,及时签订补充合同,避免后期出现合同纠纷。当今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对过去粗放式的造价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现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和合同管理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这就要求合同各方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依靠信息技术提升造价管理水平。例如:发包方可通过BIM软件来实现预算工程量的快速计算,加快预算编制速度及准确性。承包方也可通过BIM软件来管理施工中的签证、变更等问题。不仅如此,造价信息化也会给合同各方带来数据沉淀,提升合同各方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通过大数据提取与分析,推动造价控制工作的进步。
        3.4科学设置纠纷处理规划
        建筑合同管理在纠纷事件的避免与索赔问题的处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由于工程造价又会受后期纠纷处理结果的影响而造成施工单位造价不可控。所以,应在实践工作中科学设置纠纷处理规划,从而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编制纠纷处理规划时还应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实况与地域特色,进而确保纠纷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佳解决结果。同时,在处理纠纷时还应当选择适合的合同管理形式,便于强化项目管控效果。合同管理人员应建立索赔报表,并将地质条件、天气变化、施工图纸、分包协议等内容全部落实到合同中,并在竣工时将索赔报表与合同一起上报给质检部门,将其作为证据,避免在合同细节内容不明了的状况下导致施工方承担更多的违约金,并且也能按照合同要求索要赔偿。
        3.5合同实施过程加强合同管控
        工程产品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围绕合同转,因此,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施工过程的造价控制,归根结底是施工合同的管控。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为保证合同的有效落实,应及时对合同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控,避免出现违反合同要求的情况,一旦发现违背合同内容的情况及时追责和纠正,确保目标成本顺利实现。如按照合同规定,针对“遭遇恶劣天气致使工程延期”的情况,应由合同管理人员现场确认,使真实情况得到反映。建筑材料为影响施工成本的重要因素,在合同管理方面还应加强控制,确保相关责任人严格按照合同条例进行材料采买,公开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以免出现以次充好、多买多用等情况,导致工程造价被拔高。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管,还要加强合同文件管理,对有关工地会议纪要、变更签证等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分析,保证各方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使项目整体效益得到保证。变更是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的重要原因,需进行严格管控。针对变更,应参照合同进行项目价格调整,合同中无匹配类似价格需要重新报价,并经过审核后才能执行。
        参考文献:
        [1]宋祥.建筑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J].法制与社会,2020(13):85~86.
        [2]温鹿鸣.分析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J].居舍,2020(11):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