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徐琪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徐琪 韩达忠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属于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它主要是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前提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一种新理念。
        杭州诚工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海绵城市属于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它主要是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前提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一种新理念。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已经十分普遍地应用在诸多城市园林工程的规划建设中。对园林工程而言,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园林观赏效果的提升,还能够达到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目的,确保城市园林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与功能,促进现代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施工设计;运用
        引言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西方国家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倡导广大民众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协调发展。城市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会影响居民的生活,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绿色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为基础,实施绿色城市的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在绿色城市的建设中,水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污水的合理排放十分重要,为此,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绿色环保的主题下,城市的园林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加强城市的绿化面积和植物的合理搭配,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使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1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优势
        海绵城市属于一种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该理念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热岛效应、积水问题等。目前,为了保证环境的整洁以及群众活动的便利性,人们在城市园林中设计了大量的硬化路面,如活动广场大理石地面、林间水泥路等,而这些硬化路面设施的透水性较差,当出现多雨天气时,大量的雨水就会堆积到地表,造成园林内活动空间积水,同时,这些积水还会吸纳一些灰尘污染,使这部分污染物与积水一同长时间滞留在地表,影响城市园林环境。
        2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形式、忽略功能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大力提倡绿色发展,各地区为响应这一策略,相继扩大了园林绿化建设规模。然而,结合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园林设计普遍存在重视形式、忽略功能这一问题。具体来说,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园林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融合,将过多精力放在园林美观设计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园林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还有一部分设计人员过于注重平面美观性,在设计过程中大量运用线条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其立体美观性,导致园林建设完成后,虽然平面效果良好,但严重缺乏立体美感,无法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
        2.2缺乏地域性特征
        园林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林能够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在现代化园林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其美观性和实用性,还要适当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从而弘扬地区历史文化。然而,结合我国当前园林设计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设计趋同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往往习惯直接套用其他城市的优秀设计,没能充分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导致设计方案千篇一律。
        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
        3.1做好工程总体规划
        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园林工程中,应当做好总体性全局性规划,真正确保园林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应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实际,从海绵城市的特点着手,将“海绵”吸收、储存、利用雨水资源的特征运用到园林工程中。另外,园林景观工程具备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必须要科学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园林蓄水作用,避免城市出现内涝问题。


        3.2雨水花园设计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中,雨水花园这一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将植物景观划分为低地带、中地带、高地带结构部分来控制雨水积水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停留时间,以满足不同耐湿程度植物的水分需求,达到有效利用雨水资源目的的设计理念。人们基于该理念开展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可以构建出结构极具层次性特色的植物景观,还可以优化园林景观的维护工作效果。在雨水花园设计中,雨水会从高地带经过中地带最终流入、存蓄到低地带中,因此,设计者应使用湿生植物、高度耐水湿生植物构建低地带处的植物景观,以有效吸收、利用雨水资源。一般而言,由于在雨水较多的季节,低地带可能会被雨水完全淹没一段时间,因此,设计者通常需要采用耐水天数在28d以上的植物来构建景观,以保证植物景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果;而中地带主要起到缓冲雨水径流的作用,保证坡度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计者保证中地带植物耐水天数在1-7d即可;对于高地带植物,因为高地带不是雨水存蓄区域,所以设计者应选用具备一定抗旱能力的植被造景,以保证雨水花园的整体保持效果。
        3.3下凹绿地设计
        从整体结构来看,下凹绿地与雨水花园极其相似,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渗水机制、造景两方面上。在海绵理念下,人们在进行雨水花园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会在其低地带即下凹处底部设置透水基质,将一次的雨水停留时间控制在72h以内,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雨水花园都会呈现出常规、非水景的景观状态。设计下凹绿地这一园林植物景观时,设计者不会在下凹处底部设置透水基质,也就是说,当雨水较多时,下凹绿地会呈现出水景的状态,使植物景观发生变化,提高城市园林的观赏效果。在园林的下凹绿地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尽可能采用耐湿能力较强的植物进行景观造景,并遵循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设计出一个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在此过程中,可以按照截留雨水的能力进行植物的冠层组合,并多选用具备净水能力的植物,使水景观赏效果更加充实,提升园林造景水平。
        3.4融入地区特色
        园林不仅能够直接反应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和生态情况,同时可以弘扬一个地区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在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基础上,适当融入地区特色。从而赋予园林深刻的内涵,充分展现地区的人文特征及历史记忆。想要充分满足这一目标,不仅要掌握园林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全面了解地区文化特色和历史发展情况,通过深入剖析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另外,还要分析地区气候特征,从而充分保证现代城市园林布局具有科学性。除此之外,还要深入研究地区植物特征,在设计过程中优选本地植物,一方面,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体现地域特征。
        结语
        总而言之,对城市园林工程而言,海绵城市理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人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规划建设园林工程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设计,合理配置相关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营造出符合广大市民需求的宜居景观,让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栓,李立廷,季京伟.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体现与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2):129-130.
        [2]关天胜.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机制探讨[J].给水排水,2019,55(12):43-46.
        [3]杨斌.“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79.
        [4]汪齐,余太平,何延召.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道雨水回用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9,50(6):78-81.
        [5]彭程,刘红远.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J].门窗,2019(22):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