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结合对策分析 杨娜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杨娜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有了很大进展,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郑州经贸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有了很大进展,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创新需求较为迫切,实现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有效结合,可以为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提供高水平支持。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具体问题的改进对策,对确保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结合对策
        引言
        时代发展的进步,也带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也是追求审计质量的必然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特有的审计方式,是强化国有企业领导方式、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界定、审计评价法律制度、资源配置以及操作指南仍存在较多不足,这使国有企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良莠不齐,最终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1经济责任审计内涵、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经济责任所做的审计工作,其目的是弄清经济责任人在岗工作期间需要承担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从广义的角度看,经济责任审计涵盖所有审计工作,而从狭义的角度看,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我国在近几年时间内各企业单位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而完成的一项审计工作。简单来说,也就是企业经营管理领导人员在岗期间的责任与离任审计工作。本研究的经济责任审计是从狭义角度进行阐述的。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在于责任,该责任并不只是管理责任,还包含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在职期间的素质品质等内容。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对象范围非常广泛,而这也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同时,审计的对象比较清楚、明确,从而让审计监督、管控工作变得更加细化,能够让领导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新时代赋予了审计活动新的内涵,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审计活动变得更加迫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关系着能否全面准确评价领导干部工作行为的参考依据,能否约束和管控领导干部,促使他们认真履行自身责任,预防腐败。
        2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存在的问题
        2.1国有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缺乏合理性
        制度体系的构建对于国有企业审计的工作质量具备基础性影响。但是,现有的一些效益审计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对于企业的预算目标构成特点分析考察存在不足,缺乏对预算目标设计合理性的有效研究,尤其对于各项审查性质活动的实施特点调查总结存在不足,无法在奖惩措施的合理制定之下,引导各类资源促进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结合,也使得制度体系的规范引导价值难以得到有效明确。部分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运行原理总结分析存在不足,缺乏对行政机构和上级单位相关规定的分析,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联因素无法得到充分完整的总结,难以在审计活动的运行原理得到明确的情况下,更好地满足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也使得国有企业的各类制度体系无法借此得到创新调整。
        2.2对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认识、定位层面的偏差
        从实际情况看,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及防控风险层面。有些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提升审计部门的地位,其权威性更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需要加快推进;有些人认为,该项工作存在的风险比较大,审计部门或者是相关的审计人员难以承担风险责任,所以,对该项工作存在畏惧心理,进展缓慢,还有些人认为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需要全面、准确,将他们的工作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还有的人认为只能结合被审计对象所出示的会计资料,并结合相关法规制度来审计评价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与对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认识、定位层面的偏差有关。


        2.3审计报告质量达不到要求
        审计工作是最能体现审计报告的,如果是没有质量的报告是没有必要使用实际结果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审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欠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不够。二是内部责任审计自身的局限性,缺乏外部举证的条件,对违规违纪行为很难查证,对客观性、权威性的要求尤甚高。而目前的评价结果往往偏重于定性指标,这种指标具有一定主观性。
        3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的优化策略
        3.1提高国有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合理性
        国有企业的审计专业人员一定要将制度设计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地位,尤其要对制度体系创新所具备的多方面价值进行全面总结,使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关工作在探索融合的过程中,从而可以在明确预算目标的基础上,更加充分的适应审查核对工作的实施需要,使制度因素可以为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推进提供具体指导。制度的建设工作需要加强对预算目标构成情况的研究,并对审查核对性质的措施进行作用分析。因此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效益审计相关工作的运行经验,实现对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措施的合理建设,使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可以与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符合,为各种类型审计工作的全面结合提供帮助。
        3.2科学应用审计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
        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然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审计方式和手段,这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加强新的审计知识理论、技能的学习,借助已有的信息系统,实现与审计工作的无缝对接,更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整理、分析,找出各数据参数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尤其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筛选出有关联性的经济审计数据,更利于支持审计工作。同时,要不断地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审计人员要公正廉洁,要具备过硬的知识水平,要具备全局观念,政策观念、法治观念,学会从全局的角度去看问题。还要不断地更新审计人员的思维形式,提升他们处理各类数据的能力,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化,最大限度地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发挥出来。
        3.3开展任中审计,及早防范风险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将离任审计监督的时点前移,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施行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全包”体系。逐步向“先审计后离任”管理模式靠近。审计监督的实施,可以从关口前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促进干部求真务实、廉洁勤政、合理使用资金,同时也让自己在群众面前被监督,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可以促进党风的廉政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有利于经济责任人明确自身的责任,并改正履职层面的问题,更科学合理地使用审计结果。新时代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作为一项非常关键的监督机制,更需要与时俱进,革新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提高经济责任人的整体素质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兵.政府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05):21–35.
        [2]张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02):12–15.
        [3]廖洪.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作用及设置原则[J].审计研究,2001(03):39–41.
        [4]周丙洋,郭平龙.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J].会计师,2018,2(13):129-136.
        [5]沈惠霞.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思想路径探讨[J].中国市场,2018,10(22):329-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