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我防控有效防范事故的几点建议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陈远刚
[导读]
        广西柳钢中金不锈钢有限公司  广西博白  537600
        一、前言
        2019年度,某冶金企业发生工伤事故7起(含相关方人员),事故造成重伤1人、轻伤6人,公司的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事故发生给我们敲响警钟的同时,更应让我们反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冶金企业危害因素及事故特点
        冶金企业在生产及检修过程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及事故类别有:熔融金属非正常溢流易导致火灾、爆炸、灼烫等事故,煤气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到位易导致煤气泄漏造成的煤气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皮带运输机防护设施不完善易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用电设备设施使用及检修过程安全管理不到位易导致火灾、触电、电弧烧伤等事故,行车使用违规操作或检修管理不到位易导致的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等事故,道路运输保产作业违章操作易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等等。总的来说冶金企业由于其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生产现场复杂性的特点,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安全风险相对较大,特别是熔融金属非正常溢流事故及煤气泄漏事故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三、安全事故自我防控
        在生产作业中,安全天天讲,但为何还是会发生一些原本可以避免发生的安全事故呢?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及环境上的原因等。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四者中最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思想上麻痹大意、马虎草率,作业过程中违规操作、违规指挥,安全确认不到位导致事故的发生。安全是企业的事,是管理者的事,更是自己的事。生命是宝贵的,健康是无价的,面对一起起事故的发生,我们不得不感叹生命和健康如此来之不易。做好安全工作,不仅对于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好处,更是对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负责,对家庭负责。一件件鲜血淋漓的事故教训提醒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时刻绷紧安全这个弦。
        (一)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作业人员在现场作业中,对各种各样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自我安全意识,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是自己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往往因为自己的人为失误、冒险蛮干的心理、习惯性违章作业,自己的责任心不强、作业前的安全确认不到位导致事故的发生,不但伤害自己,还会伤害他人。
        要提高安全意识,就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教育,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让广大员工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懂得珍爱生命,在工作中才会贪生怕死,做到遵章守法,规范操作。从某冶金企业2019年发生的7起工伤事故来分析,每一起事故发生的诱因基本上都是因事故责任人自我安全意识不强,对于现场存在的事故风险辨识不到位,作业过程当中存在麻痹大意的心理,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现场安全确认不到位导致了事故悄然而至,给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给人以沉痛深刻的教训,给人以血的代价。
        树立自我安全意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主动学习、掌握及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坚决做到不打折扣、不变样,坚决杜绝“三违”行为,工作中要做到“四不伤害”。有了较强的自我安全意识,广大员工作业前才会主动了解并识别作业现场存在的事故风险,制定和落实完善的安全措施,做好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管控,杜绝违章作业,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真正达到安全工作全员参与目的。因此,安全意识的转变必须培养自我安全意识提高,真正的做到自我保护不被伤害,摒弃麻痹大意的作业心理,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预防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自我安全意识在预防事故发生尤其重要。


        (二)个人情绪的重要性
        在安全工作中,影响员工安全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思想因素等。心理因素是员工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反应。心理素质高的人,可以全方位的去思考工作的全过程,知道如何保障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这样一来,在工作中心思缜密,心中时刻都有安全。当工作思考不全面,对安全问题的思考往往也是不充分的,工作被动势必会存在安全上的漏洞。所以,我们要对安全有足够高的重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时刻把安全牢记于心。安全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基层班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时候我们在强调安全制度规范化以及安全技能培训的同时,对情绪控制的自我管理有所疏忽。从资料上的研究表明,生产班组安全事故中,有96%以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而情绪是影响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是诱发事故的根源所在。
        情绪变化给生产工作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个人的情绪影响着个人的行动。工作中的敷衍了事、漫不经心,正是给安全事故的可乘之机。
        1.个人情绪变化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一是工作不积极,主动性不高,千方百计的应付了事,导致效率低下,二是工作质量差,不严谨,粗枝大叶。
        2.个人情绪变化会产生破窗效应。个人情绪变化了,首先变化就是自身的态度,继而影响自身的行动,连锁效应就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和事。现场作业,人一旦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情绪,忽视了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带给他的将是事故的打击。
        3.个人情绪变化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作。职工的情绪变化大,常常在工作中开小差,思想无法集中,导致违章作业,习惯性违章行为不断,对工作不负责,热情不高,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控制好自身情绪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员工的责任心也可以反映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有些员工对安全危害的认识不够,在工作上存在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放松警惕,没有按要求履行安全职责,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避免安全事故,除了提高安全意识和个人情绪管理之外,提高个人安全操作技能也是重点因素之一。
        安全操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规合法的安全操作活动方式。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身体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加工的过程,随着安全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心理历练也会不断增加。就像开汽车,没有谁是一开始就能融合各种操作技术,初学者往往会笨手笨脚,遇到突发情况心慌意乱,心理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从而手忙脚乱、操作不当,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现场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往往集中在安全操作技能不高的员工身上,这类人员一是自身操作技能不达标,二是现场作业存在麻痹大意的作业心理。对于生产作业冒险蛮干、麻痹大意,为了抢时间、抢进度而忽略了安全,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结束语
        纵观2019年某冶金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通过学习这些事故案例,在给予我们深刻教训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警醒。每起事故的发生,我们从中都看到了事故责任人的自我安全意识差的影子,在生产作业过程当中存在着侥幸心理及冒险蛮干的作风,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于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未能充分识别,未能有效的采取防范措施就开展作业。由此可见,要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乃是首要因素,其次扎实开展好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作业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及危险源辨识等各项工作,也是不能放松的。
        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要做到全员参与,要求全体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做到遵章守法,做到反“三违”,做到“四不伤害”,严守安全操作规程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心里要有“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意识。安全红线不可逾越,我们要始终牢记安全是生命的载体,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在生产作业过程当中要有怕死的精神,懂得需要安全为自身防护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