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文化活动中心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文化事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群众文化作为我国基层的事业性文化组织,在我国普及科学文化、促进国家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形势对群众文化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对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为群众文化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群众文化工作;挑战;实施策略
引言
群众文化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数字化时代下,群众文化建设也迎来了诸多挑战,必须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升群众文化服务质量,以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1“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群众文化的守“陈”与推“新”。1.守“陈”: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和责任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互联网+”激发着新内容,营造着新生态,为群众文化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管阔的网络平台。但群众文化要实现稳定发展,就需要守好这份初心:群众文化始终是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使命和责任,满足人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向群众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2.推“新”:辐射引领作用势微“互联网+”时代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呈现出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态势。在这样的时代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递者,每个人时刻都是信息的接收者。这些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规范准则、科学艺术等,每个人都渗透在这纷繁多样文化之中,大众的、精英的、群体的……多元文化激荡,使得在实践层面上群众文化的辐射引领作用式微。其次是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协调。要想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的更新和转型,离不开高素质的、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现阶段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员工队伍呈现出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群众文化工作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而人才结构、供需不协调影响着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也影响着互联网下管理模式的更新及资源协整生态的形成。
2“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实施策略
2.1重视工作队伍建设,强化群众服务意识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的作用。首先,群众文化需要重视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与服务意识,具备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其次,要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引入音乐培训,写作培训,美术培训等内容,先让工作人员有一技之长,才能够在后续工作中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最后,还要注重工作人员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造一支责任感强,创新水平高的高素质专业队伍,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基础。
2.2立足当前工作实际,采取多元化工作方式
受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很多群众文化工作人员习惯于延续原有的工作方式。但是随着当前形势的变化,其工作方式也应当有所改变。当前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文化娱乐方面也有着更大的需求,群众文化的工作形式以及内容也应当随之改变。首先,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应当深入到群众中去,认真了解其内心需求,从群众的角度来思考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流程,从群众的兴趣爱好以及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出发,选择合适的文娱活动内容。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走到人们的面前。
群众文化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步伐,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势并实现与自身工作的结合,促使自身工作朝着技术化以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群众文化应当构建自己的线上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化服务。另外,群众文化应当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积极在当地组织开展一些文娱性主题活动。例如,群众文化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以及风土人情举行一些文化旅游节活动;也可以积极组织一些时装走秀、书法以及歌唱等群众文艺表演活动,为大众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
2.3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细化管理内容
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以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而群众文化起到了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宣传政府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出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需要政府加强信息资源建设,首先需要保证信息内容新颖、健康向上,在录入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对较为繁杂的信息进行编辑整理,这样可以让群众文化的信息资源得到丰富。其次,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做好目录、文摘等板块的优化,可以便于群众有更好的检索体验。最后,群众文化之间也要加强交流,网络的优势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打破传统群众文化交流的屏障,进而对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学习和借鉴。
2.4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群众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群众文化需要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切实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必须保证具备在馆内向群众讲解文化艺术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带领群众了解文化艺术知识。对于群众文化内部的服务人员来说,自身需要掌握音视频编辑技术,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官网内容进行定期更新,编写微信平台的软文,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操作能力。具体说来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数字化的服务意识,可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学习和了解数字群众文化的发展动态,并且对相关数字设备使用有所了解,提升对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能力,让群众文化具有浓郁的数字化氛围。
2.5群众文化要大力提升数字化程度
工业4.0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已经从传统走向数字化。这是今后群众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级群众文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群众文化场馆全部关闭的情况下,各地群众文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云端”线上文化服务。大家集思广益,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抗疫防控工作的文艺作品,并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传播,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此外,很多群众文化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文化培训工作,让“宅家”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一切都得益于群众文化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数字化”是未来群众文化建设的方向,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迫在眉睫。这不仅是网络建设,还要使文化与科技相融合,通过线上线下改革对群众文化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提供更多智能服务。
结语
总之,随着专业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群众文化的文化服务的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转变。在“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要善于抓住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转变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借助新媒体服务形态和微服务工作方式来提升自身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推进群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郭佳.群众文化的职能探索[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4.
[2]巴卫东.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人文天下,2020(12).
[3]张书娜.新时代群众文化免费开放工作新发展趋势要求与对策[J].艺术科技,2019(32).
[4]金东亮.浅议“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的转型[J].戏剧之家,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