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寇铭治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寇铭治
[导读] 摘要:本文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结合Zigbee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且对未来智能照明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中铁建工集团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0
        摘要:本文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结合Zigbee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且对未来智能照明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各类建筑设施均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智能照明系统是最具代表之一。相对比传统的照明系统,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功能更加强大,而且还具备低能耗、低成本等特点,所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势
        1.1单控系统优势
        对于以往的照明控制系统而言,在实际开展系统设计中,如果负载容量呈现增大趋势,此时为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将控制开关的容量增大,难度系数相对较高。而对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来说,仅需要增大单元输出容量即可,不需要对控制开关作出相应调整,设计难度相对降低。当系统负载与控制开关二者距离较大时,传统的照明系统设计中,要求将截面电缆用量增加。而智能照明系统仅需延长控制总线即可。此外,从控制开关方面分析,传统的照明系统开关控制方式相对单一,故障发生率较高。而智能照明系统可以结合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关控制,同时还包括定时、调光等多项功能。
        1.2双控系统优势
        对于双控电路系统而言,传统的照明系统设计中,需要安装两个单刀双置开关,同时开关中间位置还要安置照明电缆,如此才能确保照明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对于传统照明系统来说,在进行多个点控制时,需要增加开关电缆数,所以相应的线路施工更加复杂和困难,极大地提升了人工劳动力。但是而智能照明系统中只需要在控制总线上并联一个开关,便可以实现双控效果,相应的操作和施工工艺便利。
        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应用
        2.1系统结构
        本次研究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四部分,即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嵌入控制器以及远程终端等,系统控制原理如下:照明系统中传感器接收各控制点的信息数据,获取得到的数据传输到单片机控制器装置中,通过处理器当中的控制算法进行运算,最终达到控制照明装置光照强度目的。在上述过程中,数据在被输入到单片机控制器时,装置会立即驱动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同时利用无线网络将所收集的数据信息传输到远程终端,终端位置的控制中心会通过上位机装置将节点传输信息进行整合,最终在终端进行显示。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信息以及区域照明环境的结合分析,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智能照明控制管理策略,并且将其下发至系统控制子单元,从而达到对各节点照明灯具的控制效果。
        2.2Zigbee无线网络原理分析
        基于Zigbee的无线网络由于功能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可以细分为三种形式,即完全型、一般型和简化型,其中功能完全型设备包含了通信协议中的全部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功能一般型设备相较于完全型有所不足,所以通常仅作为路由或协调器;简化型设备一般仅包括应用需求当中的部分功能,所以其通常作为移动终端模块。在实际运行当中,协调器由于包括通信协议的全部功能,所以可以实时完成网络构建和维护。当数据传输到系统终端时,会直接经过协调器转换到上位机中,以此完成数据接收工作,而命令输出过程中中,同样需要协调器将信息转换至各个子模块中,实现对各单元的调整和控制。由此可见,协调器在系统运行当中处于核心位置,所以只有保证协调器具备较高的运行和处理水平,如此才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常情况下,由于终端设备网络节点较小,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传输量较低,因此一般只需要使用功能简化型设备即可。基于Zigebee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三种,即树形、网状形以及星形,其中网状网络拓扑使用频率较高。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组网。
        2.3控制系统终端设计
        本次研究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选取AT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装置,该单片机不仅能耗低,而且运行费用不高,同时还包括AD收集、PWN波控制以及高效数据处理功能。

在实际进行控制系统终端设计时,除了核心处理器以外,还包括光照传感器、LED灯驱动以及红外感应模块等,系统控制原理如下:AT89C52单片机对光照传感器以及红外感应模块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经过运算处理,得到控制LED灯光照PWN信号,接着对信号占空比进行调整,目的是控制灯具光照强度,最终满足区域照明要求。
        2.3.1嵌入式处理器
        本次研究中,选取AT89S52单片机为嵌入式处理器,与AT89C52单片机相类似,其同样具备低能耗特点,并且内部集成了8K的FLASH存储空间,可以满足实际的数据处理要求。对于AT89S52单片机处理器而言,其大体结构包括以下几部分,即32位输入输出接口、两个数据指针、256字节的RAM存储空间、3个16位定时器和2路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等,该处理器不仅具备强大的功能优势,而且还可以进行静态逻辑管理,即在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时,实施低能耗的控制和运行管理。在此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控制器停止运算和处理,但是其存储器、定时器设备、中断设备以及串口设备等依然可以保持正常运行;而当处理器处于断电保护状态时,为了防止数据信息丢失,系统存储器会自动进入到保存状态,当硬件恢复后正常运行。
        2.3.2光照传感器模块
        该部分的主要构成是光敏感应元件,由于其对于光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所以可以借助该元件完成对照明系统光照强度的调整。通常在开展智能照明系统设计时,一般会选用硅兰光伏探测器作为光敏元件,主要原因是该装置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力,而且无论是强弱光其敏感度都很高。就当前而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所使用的光敏元件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类,即三极管、电阻以及耦合器等,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光敏感应器为BH1750,该器件敏感分辨率相对较高,以数字信号输出为主。
        2.3.3红外感应模块
        由于不同物体的红外辐射波长不同,人体热辐射波长在9~10um,所以可以根据这一特性,设计智能化控制的红外感应模块。通常而言,红外感应模块由于感应机理存在差异,可以细分为光子感应和热感应两类,其中前者主要是感应不同材料当中的电子,当光子与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时,会导致电子自身能量出现变化,形成电学现象。利用红外感应模块进行设计,不仅可以达到智能控制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实时查看人员的位置信息,本次研究中红外感应模块主要选用的是SS-101型红外感应检测器。
        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未来我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将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第一,绿色化。当前我国能源消耗问题十分严峻,同时面临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所以绿色生产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对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研发也不例外。因此,未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将更加注重绿色照明技术的研发,在确保照明质量的同时,满足低能源消耗要求;第二,智慧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LED照明技术等在内的新型技术不断完善,将其应用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中,可以大幅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第三,个性化。当前智能照明系统功能越发强大,满足了人们对于智能化照明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智能照明系统所面对的用户群体更加复杂和多样,照明需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系统功能性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同时还需要满足多样化的要求。未来智能照明系统的控制不仅仅局限于光照强度的调整,还将包括时尚感、个性化方面的控制,如此智能照明技术将迎来新的创新和优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照明的需求,而且借助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达到降低能耗的照明要求。本文立足于节能降耗目标,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不仅满足了低能耗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系统构建和后期维护成本较低,同时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效的照明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亮亮.某办公建筑中智能照明应用对比分析[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21,15(01):95-97+101.
        [2]刘汝琛,许湧平,肖旭亮.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变电站智能照明控制系统[J].山西建筑,2021,47(03):93-95.
        [3]朱晓君,申昊,李沛熹,冯广宇,李权.基于ZigBee的室外篮球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20,10(12):10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