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尚志市鱼池乡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黑龙江尚志 150635
摘要:大豆是我国农业重要种植农场品,特别是在北方种植面积十分广泛,为了确保大豆栽培的产量,需要对大豆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但是大豆在栽培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有害生物侵害,为保证大豆质量要对各种病虫害加以防治,本文对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阐述,希望为提高大豆种植质量与产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科学种植大豆技术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粮食短缺问题,而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这样对于缓解我国的粮食压力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通过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生产出的大豆,比采用以往的种植技术所培育出的大豆相比有着更高的质量。通过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科学管理 来更好地完成大豆丰产丰收 可使粮食产量提高,可以在为农民减少工作强度的情况下增加更多的收入,一举两得。这无论是对于农民还是国家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种植高产大豆的科学技术
1、选择适合土地并要轮作种植技术
种植大豆时,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对丰产很关键。肥沃的土地可以提供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轮作种植是一种科学的种植方式,人们不能因为大豆的作用巨大就在同一块土地上不间断的年年进行大豆种植,大豆如果重茬种植或迎茬种植就会因为土壤环境的问题而产生"遗传病",导致大豆产量的急剧下降,今年种植完大豆之后,第二年可以种植些小麦、玉米之类的其他粮食作物,轮作种植技术可以将用地和养地充分的结合起来,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环境,调节土壤的养分,还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因此 采用轮作、间茬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大豆的产量,保证大豆的营养价值。
2、选种上要做到 合理选择大豆的种植品种
在北方由于大豆的种类繁多,每个种植大豆的地区都应当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的条件以及当地的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大豆的种植品种进行合理的选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有效的提高大豆的产量,此外,在选择种植品种的时候还要注意当地所发生过的病虫害的现象,分析当地土壤中含有的细菌不利于哪些品种大豆的种植,避免风险的发生。
3、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
由于大豆受到不同的种植环境和不同的天气情况的影响,对于播种时期的选择也不相同,播种时间的早晚不但会影响大豆的产量还会诱发病虫害现象的发生,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才能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此外,大豆的播种深度也十分讲究,播种的过深或者过浅都会导致幼苗不易出土的现象,因此合理的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规范大豆的播种深度,有利于大豆出苗率的提高,为丰收奠定基础。
4、田间管理要跟上
北方在种大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锄地,以避免土壤压实,以增加大豆的出苗率。在锄地时,播种机可以专注于控制锄地的深度和时间,通常是选择在雨后及时进行锄地。大豆出苗后,要根据大豆的生长情况,如果种苗不足,应及时补种,以保证大豆的整齐度和均匀度。补充幼苗的方法包括催芽后重新种植和土壤移植。另外,在田间管理过程中,种植者必须通过结合大豆生长各个阶段所需的水和养分,在大豆田间管理中科学地做好工作。大豆出来时,需水量很低,只需要给它们足够的水即可。随着植物的生长,对水的需求显着增,大豆在开花期和荚果期生长更快,需要更多的水和养分。
5、施肥是关键
根据出苗情况和土壤情况,选用合适的优质肥料可以很好地增加大豆的产量。
最好在土地翻耕时使用农家肥,这样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成分,在播种后选取合适的肥料对其进行营养的补充,进而使之能够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达到高产之目的。
三、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1、采用包衣技术
包衣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确保大豆在生长初期不受病虫害以及细菌的影响,使大豆自身具备较强的杀菌杀虫能力,大豆种衣剂的作用是对病虫进行有效清除,确保大豆种子在整个生长期间可以健康稳定生长,并且可以发挥出肥力效果,为整个大豆提供充足营养。在大豆实际生长期间,会受到非常严重的病虫害影响和细菌感染,导致植株根茎和叶片等受到影响,细菌还会影响整个大豆植株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影响植株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导致植株死亡率提升。包衣技术在大豆中的合理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大豆植株抗病基本能力,为大豆的正常成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根本上提升大豆生产质量,确保大豆整体产量。
2、大豆蚜虫防治
大豆蚜虫又称蜜虫或腻虫,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就会对种植区域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大大降低大豆的最终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应该积极地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这一虫害主要对生长期的大豆植株造成侵害,使其籽料减少,发病位置主要位于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处和嫩叶背部位置。蚜虫会吸食大豆植株内的汁液,大豆一旦受其侵害,就会出现叶子卷曲、植株高度降低现象,进而对大豆的最终产量造成影响。蚜虫的危害期一般处于6月份这一环境温度偏高的时期,气候干旱时会尤为加重这一虫害的危害程度。种植户应该选用适当地药剂对其进行防治工作,例如乐果乳油等,通过适当地比例进行稀释配比,向大豆植株上进行喷洒,以保证大豆的最终能够有良好的产量。
3、大豆根腐病防治
在北方进行大豆根腐病的治理时难度较大,需要对发病区域进行合理监测,并尽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促使大豆形成新根。这一病害防治最好 采取作物轮作的方式,并在大豆收获后,对土地内的植株残体及时进行清理,并将土壤深翻,以减少土地中的病菌源。此外,还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进行治理,并将50%的多菌灵和福美双依据3:2进行配比,及时进行喷洒,达到良好的化学药剂治理效果。
4、大豆灰斑病
在北方这个病症是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现象之一,它主要侵害的是大豆的叶片以及茎、荚和种子,当病害扩散到生长点就会导致大豆枯死,要解决大豆灰斑病可采用不断更新大豆的品种的方法,选用抗病菌能力强的优良种类,降低大豆感染该病菌的几率。当大豆的幼苗感染了这一病症时,可以增加一些有机肥料,合理采用农药进行治疗,如常见的百菌清对灰斑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大豆的抗病虫能力,使大豆在生长期间能够健康的发育,确保苗期苗壮。
5、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会对大豆幼苗的生长造成危害,对真菌的防治首先就是要破坏它的滋生环境,酸性土壤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碱性的土壤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农户可以选用合理的农药进行喷洒,达到消灭真菌的目的,同时,可以在种植的时候选择一些高产的抗病虫的大豆品种,从根源上防止细菌的滋生。
结束语
总之,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豆种植技术较之前相比也呈现出了明显的进步趋势。为了实现高产优质大豆的栽培目标,有必要对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熟练掌握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提升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增产增收促进农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9(06):40-41.
[2]韩春杰.探究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