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22619860801XXXX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较为繁杂,涉及的方面较多,除了在设计工作中需要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的可行性以及施工质量意外,还要尽可能的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以此促进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探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用建筑的发展也逐渐进入高峰期。随着城市化发展概念生成和发展,大众对于城市建筑发展和改进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尽可能让城市建筑设计满足舒适、安逸和现代化要求,同时也不断更新、进化。既要求合乎人民关于建筑的要求,同时避免出现抄袭和盲目跟风等问题,有关人员要对房屋设计的规范掌握到位,尽可能规避不良问题,切实对工程负责,也对消费者和社会负责。
1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
建筑质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联系紧密,而建筑结构设计则是一项任务较重、责任较大的繁琐工作,具体设计质量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适配性有所影响。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一定要对建筑结构的适应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充分考虑,所以建筑结构设计需要确保建筑物美观度,充分考虑下述几点内容:其一是适用性。设计人员需要确保建筑结构其适用性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二是耐久性,即建筑工程建设的可靠度。设计人员需要为之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供应一定的保障,进而为建筑工程的选材、施工等供应依据;其三是安全性。保障整个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此外也需要确保抗震性的安全。尽可能规避外力影响,安全就是施工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会在建筑发展中效用显著,需要尽可能将优势发挥出来,完成建筑行业之后的发展大目标。
2优化设计原则
优化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安全性。由于建筑设计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用户使用安全,是用户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在进行优化设计时,需要将设计安全放在首位,要以此为中心,展开结构优化设计;(2)功能性。在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对不当结构进行删减、对建筑功能性进行增加的方式,提高建筑整体功能性水平,增加建筑空间舒适程度,以便将建筑实际价值和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3)经济性。对建筑材料使用展开优化,保证整体建筑成本投入的合理性,是保障工程参建各方经济收益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设计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设计人员需要在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将经济性内容考虑到其中,以防出现预算过高问题,但一切要以保证建筑质量和功能性为基础,不可因为经济效益而出现盲目节省的状况。
3优化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注重防震安全设计,高水平延性分支体系是建筑抗震结构系统核心内容,设计人员需要通过提升建筑内部构件延性水平的方式,保证整体建筑抗震性能。例如,可通过将延性框架和剪力墙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完成框剪结构设计,增加建筑物安全性能。此外,通过保证刚度均匀以及对称布置方式的设计手段,也可达到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目标,可以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对于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对地震灾害的分析可以发现,特大地震发生时,通常会伴有多次余震,设计人员可按照这一特点,在结构中设置防震线,以求达到有效降低地震灾害损耗的目标。在具体设计时,可将次要构件放在地震先破坏位置处,进而通过损耗次要构件的方式,消耗地震能量,做好对重要构件的保护。设计人员需要尽量提高防震冗余度要求水平,通过构建屈服分布状态的方式,实现对地震能量的最大限度消耗,对建筑物形成保护。
4全面提升建筑结构安全质量的具体措施
4.1强化建筑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于建筑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加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和加强对安全施工的强调,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操作,从而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施工安全质量。
4.2加强对于建筑结构体系整体合理性的重视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在设计建筑结构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目前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对于建筑结构的承重设计与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建筑施工材料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分析研究,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结构图平面的方案设计,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建筑建筑结构各方面各角度都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如果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发现土质地貌结构存在一些特殊问题,需要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设计合适的结构,例如一些潮湿塌陷的场地,需要加强对于地基的处理,来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防震性能。
4.3加强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来说,可以通过应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来提升其设计的安全性,通过应用数字画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性感,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合理调整相应的设计方案,对建筑整体的抗震比例及相关的设计系数进行计算分析。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设计行业中。因此,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重视,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完善建筑结构的设计。
4.4科学进行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延性特征,确保建筑在施工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者倒塌等事故,提高建筑对荷载的承受力。另外,在设计工作中,还要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中适用的结构形式,也就是建筑结构的构成材料,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不同,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强度以及应力效果也不同,在设计工作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以及工程所在地区的天气环境、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周遭建筑分布,合理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除此以外,还要考虑高建筑在未来投入使用后的实际用途,确保选择适用于建筑未来正常运作的结构形式。另外,在钢结构建筑中,虽然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能普标较高,但是其防火性能仍然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因此,在开展结构设计工作时,应当考虑到建筑的防火性能,将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适当的结合,在保障建筑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物在未来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在建筑物内部增加安全疏散通道,以此提高该建筑的安全性。并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以及施工情况,合理选择安全疏散通道的形式,并尽可能将安全疏散通道与建筑的主要通道相互隔离,将安全疏散通道独立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实实在在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设计的全过程里思虑周全,谨慎施工,保障整个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此外也需要引入新型房屋设计理念和技巧,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长久发展,进而实现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理想的房屋建筑结构,提升舒适度和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伟.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中国住宅设施,2019(11):64-65.
[2]李亚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浅析[J].山西建筑,2019,45(04):31-33.
[3]杨睿.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19,45(01):32-33.
[4]赵智键.建筑火灾结构安全性评估与灭火救援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裴兴旺,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过程质量脆弱性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01):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