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黄莉玲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黄莉玲
[导读]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中相关的混凝土结构非常重要,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建设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中应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使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浇筑技术等等,在应用各种技术措施的过程中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规避预防相关的工程质量问题,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优势。
        玉林市市政建设工程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中相关的混凝土结构非常重要,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建设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中应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使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浇筑技术等等,在应用各种技术措施的过程中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规避预防相关的工程质量问题,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优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技术要点
        1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施工流程
        (1)要保证混凝土原材料方面的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在施工前,要对相关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强度符合设计方案中指定的标准,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最终获取的施工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2)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必须做好质量的把控,配制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配合比,配合比例出现偏差,就会让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发生结构开裂、混凝土脱落等质量问题,在调配好混凝土材料后,应立刻运送至施工地点投入使用,混凝土材料应尽量现用现调,减少混凝土材料静置的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3)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也应规范其操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振捣等操作都会影响最终的浇筑效果,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状态,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妥善的养护工作,做好养护工作,有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经过良好养护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凝结,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2.1 合理采用制备与搅拌技术
        为保证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强度,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保证制备质量和搅拌效果,满足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建设要求和标准。首先,具体的制备工作中应该按照具体的混凝土强度特点、质量特点与成本特点等,明确所需要应用材料的配合比,同时按照砂材料情况、骨料情况、水泥清理、结构质量影响因素等等,在实际制备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材料制备的配比方案处于最佳的状态,在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的情况下,保证制备的质量、标准符合标准。其次,重点应用相关的搅拌技术措施,结合混凝土结构的坍落度情况、搅拌时间与设备容量等特点,在施工建设期间选择使用高容量的搅拌机设备,保证其和搅拌时间长度、坍落度参数值等相互匹配,确保结构质量的同时,预防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稳定性和寿命产生影响。例如:在选择使用自落类型搅拌机设备的过程中,容量控制在500升以上,将搅拌时间控制在持续性60秒左右,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在相关设备容量在250升以下的时候,将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上,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之内,确保搅拌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从根源上入手规避和预防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是其他问题,确保搅拌的质量和标准相符。
        2.2 混凝土振捣
        按照斜面分层布料的作业方式要求,在坡度一致的条件之下,根据施工工艺通过分层浇筑的方式一次性进行整个结构的浇筑施工。浇筑之后通过插入振捣棒的方式进行振捣处理,达到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保证振捣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能够使得振捣作业可以连续进行,施工人员根据现场的施工具体情况,保证各个混凝土泵内摆放设置4台以上插入振捣器装置,主要是布置在斜面中点、坡脚位置、出料方位等,保证振捣施工之后可以达到规定的坡度标准要求。此时需要注意,对斜面中点混凝土振捣处理的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要求做好插入深度、移动距离的控制,不能存在超出设计标准的要求。不仅如此,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凝固初期阶段,工程人员需要做好反复振捣处理工作,从而可以有效的预防出现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化而产生的裂缝质量问题。此外,混凝土二次浇筑达到凝固性的要求之后,工程人员需要及时进行侧模的拆除施工,拆下来的模板需要在表面进行刷油处理,给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提供有力的支持。


        2.3 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
        因为外部环境时刻发生着变化,所以会给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温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此时施工人员结合现场的情况开展施工,以适应现场的温度变化。如果夏季环境温度过高,则应该尽量的停止施工,如果不得不施工,需要做好现场的降温处理,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温度达到施工工艺和设计标准的要求。从这个方面分析,需要加强水泥材料的比例控制,这是因为如果水泥材料使用量过大,会导致在施工中产生比较多的热量,进而导致内部结构的温度升高,内外结构的温度差过大而产生一定的裂缝缺陷,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水平,也会给整个土木建筑项目安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2.4 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应用
        混凝土浇筑环节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浇筑环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反复检查模板和钢筋位置,保障合理安装模板,满足土木工程要求,同时要均匀的安置钢筋,避免在浇筑混凝土之后发生钢筋裸露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掌握混凝土浇筑方法,同时需要明确浇筑的高度要求和隔档方案,在浇筑之前确定所有工序之后,合理选择振捣工具。施工单位需要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突然中断浇筑,尽量缩短浇筑时间,因此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实时关注模板和钢筋的变化,避免出现错位问题,因此保障土木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水化反应,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合理选择水泥,保障水泥施工质量,因此提升土木工程质量。在具体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注意控制混凝土温度,施工人员可以通过配料改变,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当前在土木工程中主要是利用干性混凝土,合理增加混合料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搅拌阶段,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加水的方式冷却碎石,因此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度,需要做好温度散发工作,完善散热途径,及时散发混凝土的温度,在模板施工阶段,为了高效利用模板,施工单位要注意控制拆模时间,避免引发裂缝等问题,提升土木工程质量。
        2.5 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应用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完成浇筑施工后,还要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开展,需要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尤其是施工中温度、湿度等方面。若施工期间气候出现特殊变化,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停止施工,待气候改善后及时恢复施工。在除此之外,根据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计划。第一是浇筑完毕7d后按时进行拆模,拆模完毕将混凝土密封包裹,包裹材料为塑料布。重视湿度方面的控制,若湿度变化相对比较快,及时洒水,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第二洒水完成后,连续观察4日,工作开展后测定混凝土核心温度,结合温度情况筹备第二次洒水工作。
        3 结束语
        因为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施工单位在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需要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可以推广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推动我国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0(11):61-62.
        [2]张庆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砖瓦,2020(11):159+161.
        [3]刘卫东.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123-124.
        [4]汤昌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要点思考[J].居舍,2020(29):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