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市 200002
摘要:天津茱莉亚学院将成为中国的一所音乐教育和独特的音乐表演圣地,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筑,旨在提供世界一流的表演艺术教育的动态社会中心。拥有多个演出厅和社交展览空间,以开放的姿态在公众层面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播和互动,使得该建筑在音乐概念的体验、表演、实践、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关键字:茱莉亚;音乐表演;教育建筑;音乐厅;演奏厅;黑盒剧场;
1概述
天津茱莉亚学院作为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新的标志性建筑,是学生和来访者的理想音乐表演场所。其建筑用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38米。除了多功能排练厅、演出和活动空间,它还包含音乐厅、演奏厅、黑盒剧场、图书馆等内容,规划设计范畴上具备前瞻性。
学院与东侧滨海高铁站在同一绿轴之上,北侧为城市绿带通向滨江景观休闲带,西侧与海河滨水步行栈道相连,紧邻海河,作为滨河公园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筑及公共空间为音乐会观众、学生、演员等提供广泛的支持。
2建筑空间
2.1空间开放性
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建筑设计是建筑功能以及定位需求的共同结果,体现了“形式源于功能、形式展现功能”。
建筑必须是开放,有魅力且大众的。它将利用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和表演设施,并以新型关系来促进学院的教育。其主要公共空间将可见,并可邀请公众参观。这将鼓励学生,教师,和游客在他们之间进行非正式和有组织地沟通。重要的表演空间和教学空间采用了“开放性”设计,透明玻璃打破了原本封闭的空间,促进了专业与大众之间的艺术交流。
建筑体量没有采用集中式,而是体量相对分散,同时采用切削的手法使建筑呈现不规则多面体体量,建筑形体融入景观之中更具雕塑感。室内大厅采用了统一的设计手法,不同形体的穿插、三角面的拼接、GFRC和玻璃、木纹板形成的强烈材质对比,让整个空间既丰富又独特。大面积的天窗让大厅和连廊能享受自然阳光,同时给大厅带来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
音乐厅、演奏厅采用了葡萄园式的看台设计,不规则的形态围绕演出舞台逐渐展开,不规则折面的拼接延续了建筑外形和公共大厅的建筑语言,而木饰面又让观众厅更显高雅,也为呈现更好的室内厅堂声学效果提供了良好条件。
音乐厅拥有687个座位,将成为天津茱莉亚学院用于交响乐、合奏团、独奏会及各类主题演出活动的主要表演空间。拥有299座的独奏厅将以充满亲和力和氛围和音效,成为师生及艺术家们举行独奏会、室内乐及大师课的最佳空间。设有250座的黑盒剧场将以多元化的功能配备来满足音乐、舞蹈、戏剧及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呈现。
茱莉亚幻想空间激发学生们的艺术灵感,为学生、社会大众提供独一无二的机会,以新的方式体验、探索及交流古典音乐的奥妙。学院的互动式展览项目旨在点燃创造灵感的火花,全年提供令人赞叹的学习体验。茱莉亚幻想空间建成后,将设有高清音视频互动体验装置,为参访者和学生创造探索丰富的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空间。
在天津茱莉亚学院的主楼内,1个约315平米的乐团排练厅,足以满足大型交响乐团对各种曲目的排练需求。3个130平米的大排练厅及2个27平米的小排练厅,可以满足若干小型乐团、室内乐团或乐团声部同时排练的需要。此外,学校还有12间54平方米的普通教室、22间48平方米的教学工作间,以及满足电子作曲、录音制作、视频编辑、乐器存储等各种需要的充足空间。
在光线通透的玻璃廊桥内,分布着大中小多种不同尺寸的练琴房共84间,以充足的空间确保你在需要练琴时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房间,让你在面向海河并洒满阳光的环境中享受每天的练琴时光。
2.2景观多样性
建筑用地紧邻海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建筑与景观有机结合,景观规划以海河为基调响应了学校建筑设计和城市策略。将演出活动延伸到室外景观中,和自然密切相连接。“大厅即公园”成为主要理念。体现开放交融之意的公共大厅是项目的核心空间。公众通过北面的公园,东面的花园、南面的广场和长廊,以及西面的城市广场和滨河景观被邀请到现场中。从高铁站到滨河公园,从茱莉亚学院到河道到城市广场,这些连接也是一个渗透性的空间,是学生,表演者及大众活动、聚会及休憩之所。
景观在建筑物内穿过,并从东到西,从北到南过渡。东侧是景观的一个入口和彩色花园,通过它的引导,游客步行至建筑东入口。
西侧的景观区域为学院的室外集会和演出场所,相连的河流景观道提供了观赏和雨水收集功能,使得城市广场富有活力并可实现社交互动。这里有城市广场、喷泉、户外表演场馆,俯瞰甲板,阶梯式座位,咖啡厅和餐饮,草坪,和可移动的椅子,提供一系列的驻留和享受海滨或室外表演的机会。
相对于南侧和西侧的喧闹,北侧提供了两块镜面水池为学生、员工和公众创造平静的休息空间,并作为一个虚拟概念平台作为演奏厅的外部背景。
3技术应用
3.1声学设计
作为专业的音乐院校,声学是非常关键的评价标准之一。茱莉亚学院满足声学和音乐演出设计的最高标准,并将整合建筑艺术和声学技术,以建成一个世界级的教学和表演设施。音乐厅规划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现场演出体验的质量与声学要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用途调整多种功能。观众厅设计需使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最小化。
学院内的每一寸界面都担负着艺术与声学的双重功能。NC15近乎苛刻的的噪声控制要求远远领先其他同类建筑(NC是美国标准推荐的噪声评价指标)同时也给建筑和室内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尝试和挑战。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施工,均需很高的质量和气密性。此外,声音临界空间内的门窗还需实现特定的声学性能水平。管道噪音主要通过绝缘及柔性隔音材料进行包裹以阻止声音泄漏风险。
所有声学敏感房间均采用了“盒中盒”设计。内盒与外盒之间通过弹性材料和巨型阻尼器软性连接,断开外界声音的干扰;观众厅透明玻璃幕墙采用了双道玻璃幕墙的设计,外侧玻璃幕墙配置5层玻璃、2层空腔、厚度达110mm、内侧玻璃幕墙则配置了3层玻璃;在控制噪声方面,教室及教学连廊走道均采用了DOAS冷梁空调系统,该系统通过水为介质进行冷、热辐射以达到室内温湿度要求,避免了空调末端的噪声,给空间带来极致安静的感受体验。
3.2能源和气候
茱莉亚学院创建之初,在气候概念和能源削减方面就确立了目标并介入建筑设计。
创建一个半室内公共入口大厅,被视为相邻景观公园的一个延伸;展示世界级能源性能,同时满足世界一流的音乐教育和表演的严格的室内环境要求;绿色评级达到LEED GOLD金奖评级。
天窗使公共大厅充满直接的阳光照射,为生长在室内的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创造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和充足的光照。而不是通过外部遮阳降低太阳能热增益,从而降低了光照的水平。通过地下能量桩进行水循环的冷却系统对大厅的太阳辐射进行降温。
所有教室都有很好的光照,这是在设计初就已确立。行政空间通过顶部小天窗和穿孔窗口获得光照。表演空间根据演出内容具备更加灵活性、可控制的照明条件。大多数电力照明是节能LED以适应可用的日光。
主体部分是基于一个高性能保温的构造层次,并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这使得其可以使用低能量的加热和冷却系统。建筑外部围护结构的热力性能超过ASHRARE 90.1 2020要求的18%,项目使用可再生能源抵消能源消耗。
4结语
天津茱莉亚学院充分融入了国内地方文化脉络和建筑风格,突出了比邻海河和海滨公园的区位优势。建筑集演艺、实践、研究和互动于一体,在设计上别具匠心,建成后的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将形成一个充满活力魅力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