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的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2月第5期   作者:丁伟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等战略的加速落地,

        丁伟
        南京公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等战略的加速落地,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的构建是必然趋势,市场空间巨大。本文结合自身对行业的研究和工作经验,浅谈构建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必要性、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智能家具;智慧社区;新基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社区作为城市的基础单元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治理的还没有完全覆盖的重要环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有力触点,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的布局和推广势在必行,“智慧生活”时代已经到来。
        一、什么是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
(一)概念引入
        智慧社区是一种新型社区管理形态,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集约化的社区服务,打造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是一种新型家居生态圈,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硬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等技术,实现对家电和灯光、窗帘等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或者语音控制,定制个性化生活场景,实现居住功能升级,打造安全、健康、舒适的智慧生活梦想之家。其核心原理就在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
        通俗地来说,智慧社区就是一个会思考的交互空间,智能家居就是一个懂你的家。比尔·盖茨斥巨资倾力打造的震撼世界的智慧家居豪宅,可能是我们对智慧家居的最早也是最直观的认识,把科幻电影的场景变为了现实,让人们对未来科技、未来生活有了无限想象。而我国智能家居产业起步较晚,大约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的都是有高端需求的“富人”,比如五星级酒店、高端别墅等等,随着近年来家电、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大量智能家居产品(单品和组合),智能家居才慢慢被大家认识和使用,逐渐变得不再高不可攀。如今,几乎所有的家电、家居设备都在变得更加智能,智能冰箱、智能油烟机、智能马桶、智能窗帘、智能电视……科技正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二)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智慧社区、智能家居行业逐步从智能单品阶段发展至以场景多元化及空间智能化为目标的互联互通初级阶段,互联网、传统家电、房地产、物业、物联网等领域的企业均以不同方式争相布局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市场,竞争激烈,还没有绝对的行业龙头。目前,国内有很多智慧社区的先例,但大多没有考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后期运营维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组织者缺失,智慧社区是一个系统性的建设,不同产品、系统和平台的供应商共同提供服务,缺乏主导者,可能导致服务无法协同;二是服务整合不足,目前都是以产品、平台甚至社区为单位的独立的信息和数据模块,没有做到很好的集成共享,还不是真正的“智慧”;三是社区需求忽略,纯属“拿来主义”,不考虑城市、区域、小区的差异性和居民的实际需求,没有做到因地而异;四是技术配套滞后,技术配套是智慧社区成立的基础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没有技术配套的智慧社区只是“花架子”,赚“噱头”,需要从技术建设的全周期进行提升。
        (三)发展前景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多元应用场景的渗透及中国国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持续扩容,逐步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620亿元上涨至2020年的1,705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2000亿元,智能家居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和智慧城市概念的普及,加之国家政策、规划的全力支持,智慧社区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市场空间巨大。从目前的来看,多行业、多领域的生产商都已经开始进军智慧社区、智能家居领域,海尔、美的等家电厂商早已加入了智能家居制造商的行列,以万科、绿城、绿地等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率先引入了“智能”“互联网+”“三恒”等新城市住宅概念,苹果、小米、华为等近期也先后发布了智能家居系统。

未来,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建设将是众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涉足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领域的必要性
        (一)宏观政策支持
        智慧社区建设属于“新基建”的范畴。“新基建”作为经济的一种形态,是构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2018年以来逐渐成为“热门词”,这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密不可分: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义;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基建”步伐;202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同年4月,南京发布了“四新”行动计划,将发展“新基建”行动计划放在首位;2021年3月,国家正式出台《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要求》,对智慧社区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规范和要求,用来指导智慧社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 第2部分:智慧社区评价》已进入立项阶段。这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为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二)市场需求强劲
        社区环境管理、周边商业配套、物业服务质量等一直以来都是业主关注的重点,也往往是很多社区的痛点。目前物业管理困难、竞争激烈,人们对于安全、健康、快捷、便利、舒适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不仅仅是物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业主的切实需要,急需搭建一个能整合社区、业主、周边商业等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实现安全防护、物业管理、智能家居、线上线下商业(如菜场、超市、药店)等服务模块的融合统一,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智能化的生活服务,打造定制生活场景,实现真正的“智慧”。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既能提高社区物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能提升业主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的大势所趋,对于资源调配、疫情防控、城市治理等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三)企业发展需要
        对于相关领域的企业而言,结合自身产业性质和发展战略,涉足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领域是顺势而为,更是因时而谋,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吸引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有利于积累先发优势、奠定市场基础,未来在养老、家政、休闲、康养等一系列后端服务市场挖掘商业机会,为打造企业智慧化转型创造无限可能。
        三、如何布局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
        一、技术原理
        采用1+2+N的技术模式搭建智慧社区系统,即将一体化平台(包含视频监控、报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访客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2个应用端(用户APP及物业APP)和N个业务场景(监控、车库、电梯、单元门、智能家电、窗帘、灯光等各类设备)之间进行互联,实现软硬件联动、前后端协同,整体支撑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管理、服务落地,实现长效运营。应用端支持手机交互、语音交互功能,室内装配人体传感器、烟感报警器等自动感应装置,实现多渠道的智能操控。
        二、实施路径分析
        路径一:企业可成立智慧科技公司自行研发物业、智能家居、科技系统三维一体云智慧社区平台。优势在于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开发和使用的主动权;劣势在于研发、运维成本较高,风险大。
        路径二:选择市场上成熟的云智慧平台研发公司,购置使用权及相关服务。优势在于风险较低,研发和运维有专业团队,省去前期研发的成本;劣势在于沟通成本高,企业无法掌握技术主动权,后期功能升级和个性化定制成本高。
        但无论采用哪种路径,企业均可以点带面积累先发优势:以单一项目为切入点,磨合平台、抢占市场;后期可辐射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多个项目,扩大市场占有率;未来可围绕城市建设,将云智慧平台运用于政务平台、城市更新等方面,构建城市统计、调查等基础工作数字化模型。从智慧社区到智慧城市,涉及领域广泛、覆盖运用纵深,将为企业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提供更多创新发展的思路。
        四、结语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新基建”大背景下,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居产业在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期,未来将是一个巨大的万亿级市场,企业应当把握机遇、提早布局,助推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