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 黄泽灏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黄泽灏
[导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们对城市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城市交通出行的角度来看,为了给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量增大。
        四川省什邡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  四川德阳  618400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们对城市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城市交通出行的角度来看,为了给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量增大。为了进一步维护市政道路建设质量以及效率,落实施工管理是必然选择。实践中,要求针对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施工管理工作策略,推动市政道路建设效率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特点
        1.1 施工场地的限制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当前,市政道路工程都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展开,造成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施工范围十分狭窄。再加上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对象主要是对道路挖掘和旧房屋进行拆除等,相对而言整个工程的施工量也是十分大的,施工过程中多用到的施工设备的体积也相对较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仪器所产生的噪声和挖掘、拆卸的灰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在这样的场地限制下,不仅影响施工的正常开展,也会给施工的管理和质量管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2 施工投入的成本大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建设投入一般而言都是十分大的,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施工也不能例外,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费用,尤其是施工所用到的原材料。根据相关人员的经验总结和成本预算,原材料的成本费用几乎占据了整个工程总成本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施工中,原材料的选择工作尤为重要,施工材料对整个施工工程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和把控施工的质量工作,那么把控好原材的选择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各项施工工作顺利展开的保证。
        2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安全意识淡薄
        市政道路施工人员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这些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无专业技能、年龄偏大等问题,导致施工中有些细节性技术环节难以有效完成。由于安全意识不强,许多现场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不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的现象,这不仅对自身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并给施工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2.2现场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不科学
        目前,施工现场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施工材料随意堆放、人员机械无序流动、施工效率低等。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不合理是造成现场管理无章可循、无规可依的主要原因。另外,施工业务切割式分包方式也是造成现场管理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3市政道路建设的优化策略探究
        3.1加强工程设计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为了规避设计方案不合理等问题的发生,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政策展开前期调查,采集施工区域内经济发展、人口、土地面积、交通出行需求以及未来需要等信息,结合依托地质勘察与测绘所获取的区域水文、地质现实条件展开市政道路建设方案的设计。在此过程中,着重确定出道路等级、路面宽度与厚度、设计车速等参数,对市政道路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展开合理规划。同时,在设计阶段,还组织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共同展开对市政道路建设方案内容的分析与讨论,确定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处理策略,提升建设方案的可操作性。
        3.2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工程的施工阶段,着重展开了施工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实现对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安全水平的维护,搭建施工文明安全现场。从人员管理的角度来看,提前对施工人员的资质展开检查,保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定期展开安全施工教育,强化施工人员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

从现场管理的角度来看,结合现实情况形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施工规范、技术规范等,规范施工人员在市政道路建设现场的施工行为以及技术操作行为;建立并落实奖惩制度,细化安全施工及管理责任,促使施工人员积极配合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另外,还定期落实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与养护;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切实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此推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升级,维护市政道路建设的安全水平。
        3.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在工程的施工阶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成施工质量的管控,具体如下。
        第一是制度方面。结合现实情况形成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各工序施工技术标准与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配套的奖惩制度,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据可依”,避免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第二是人员方面。引入责任制,细化施工人员的质量管控责任。同时,定期展开质检工作,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切实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升其对质量管理与保证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三是技术方面。以工程中沥青段道路施工为例进行说明,初压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150~20cm)的初压区长度;摊铺之后立即进行(高温碾压),用静态二轮压路机完成(2遍),初压温度控制在130~140℃;压实层最大厚度控制在100mm及以下,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层厚度控制在1200mm及以下;复压紧接在初压后,并和初压要保证40m左右间距进行;在使用振动压路机完成3~4遍的碾压后,应用轮胎压路实施4~6遍碾压操作,增加沥青路面的压实度;终压紧接在复压后展开,依托关闭振动的双轮钢筒式压路机完成碾压,消除沥青路面上的碾压轮迹(控制终了温度不低于80℃)。
        第四是材料方面。在材料入场时期、材料实际使用前对施工材料展开质检工作,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达标,严禁使用不满足设计与市政道路建设需求的材料,维护道路整体施工质量。
        3.4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材料控制水平
        施工材料的质量会对整体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对施工材料进场进行严格控制,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大进场原材料复核力度和抽查频次,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另外,加强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挂牌必分类”,配备专人管理并做详细的进出库记录。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质量问题。
        3.5雨季施工方面问题的应对
        在工程的施工中,由于需要尽快投入使用,因此无法在雨季过后进行施工。为了规避雨季施工造成的多种问题,主要落实了以下策略。第一,在施工准备阶段形成雨季施工方案,对施工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防雨防潮处理,并检查供电线路的安全性。第二,在施工阶段,严格依照2%~4%的横坡平整碾压路基,提前挖出排水沟;在料场周围使用土方形成防水围堰,在材料入场实际使用前重点分析其中的含水量。第三,提前确定降雨时间,避免在降雨期间进行沥青摊铺与碾压。
        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城市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政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还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做好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是每个市政道路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参考文献:
        [1]荣学民.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析构建[J].居业,2020,(10):155-156.
        [2]唐贵伟.市政道路改造建设项目的思考———以成都市IT大道市政改造为例[J].智能城市,2020,6(18):42-43.
        [3]崔雯.市政道路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舟曲县大川镇龙江小区为例[J].甘肃科技,2020,36(15):30-31,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