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白树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白树祥
[导读] 摘要:近年来在林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林业有害生物呈高发态势,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对林业资源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更严重危害到我国林业资源与生态安全。
        身份证号:23082219850108XXXX   黑龙江佳木斯  154431
        摘要:近年来在林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林业有害生物呈高发态势,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对林业资源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更严重危害到我国林业资源与生态安全。因此,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意识,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针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普查和检疫,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实现林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
        引言
        为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林木和林业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前,在林业工程建设中,人们对害虫的一般定义是:害虫是指对林木正常生长造成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和病原体,包括病树、害虫、杂草等,是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防治的对象。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1.1造林质量不高,缺乏合理的管理策略
        在林业建设中,防治有害生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往的造林质量不高,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造林目标无法达到理想结果,而且在长期的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不科学。具体原因如下:第一,一些区域在造林时,将重点放在了数量以及规模上,并未重视苗木抗病虫害的质量。该现象主要出现在造林工作的初始阶段,该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十分积极,不管是社会层面还是专业层面,都会给予很多关注和肯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热情退却,此时的工作人员和地方政府可能不会像初期那般积极。第二,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在发展中要增强生态效益,做到科学合理地管理林木生长,否则不仅造林的效率降低,也无法进一步抵御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对此,在营林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优化当前的管理措施,发现并完善不足之处。
        1.2缺乏较为强烈的病虫害防治意识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越来越繁重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病虫害防治意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未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手段。首先,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没有重视环境、季节的特殊性,导致病虫害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次,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慎重选择药剂。制定合理的管理、防治规划。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2.1传统防治技术
        营林技术及苗木检查是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营林技术主要利用树种选择与树种管理来增强树木自身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在营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树种,同时结合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科学栽植,合理设置栽植密度。为了减少单一树种高发的林业有害生物问题,可以营造混交林,并在确定所选树种无病虫害后开展造林工作,并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如中耕除草及修枝浇水、松土施肥等,强化中幼龄林木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有效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更好地指导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于国际间的交流日渐深入,很多有害生物通过国内外商品交流而跨区传播。
        2.2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害虫天敌,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抑制害虫的扩散和传播,以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起到长期防治的作用。在市内种植多为自然环境,环境恶劣、海拔高、冬季漫长、气候寒冷、无绝对无霜期。因此,在此地区的主要乔木有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和杨、桦、柏、柳等树种。因此,需要加强对松材线虫的防治。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非常有效,引进信息素控制技术,在部分地区安装诱虫灯陷井,控制松墨天牛的过度繁殖。

如果害虫已经成虫,应在防疫区设置诱饵。为防治松线虫病,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选择有松线虫病的松树进行人工修剪。与此同时,加入植物清洁剂来清除疫点周围的松树和可疑生病、脆弱、枯萎的松树,达到减少病树传染的目的。为了要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就必须清除所有的树桩,并把伐桩高度控制在5cm以内。同时将16%的呋喃丹EC喷入树桩,或者用1~2粒磷化铝覆盖1~2层0.8mm厚的塑料薄膜,然后覆盖在土壤表面上,同时保持土壤层在20cm内,确保伐桩的表面被全面覆盖。
        2.3无人机技术
        一般情况下,林区范围往往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造成了难题。利用无人机技术对病虫害的林区进行农药喷洒,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且整个操作的过程只需一个遥控器就可以完成,较为简单方便。但是此项技术资金投入较大,开展此项工作的规模也较大,在开展此项工作之前需要做好资金等方面的工作。
        2.4转基因技术
        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树木自身的遗传基因,使树木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强,有助于进行优质树种的培育工作。转基因技术相比以上几种技术来说,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方面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信息素是一种对林木无害的生物农药,能够起到诱捕害虫、趋避害虫的作用,且效果较为显著。与此同时,信息素还能够引诱有害生物的天敌,通过害虫天敌将害虫进行消灭。该药的生物活性较高,且还不会对林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2.5化学防治技术
        利用化学手段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时,工作人员可以充分考虑树种类型,利用化学药剂制成毒绳、毒签或毒环,也可利用树干注药及熏蒸方式,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通过林地薇甘菊规模化防治,工作人员可以选择250倍液38%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及750倍液80%甲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进行局部熏蒸,每3个月开展一次,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另外,可以运用植物毒素与植物源性杀虫剂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不仅防治效果好,还可避免环境污染。
        2.6物理防治技术
        (1)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过程中,主要的物理技术包括人工捕杀及黑光灯诱杀等方式。很多林业有害生物有群居性、假死性的特点,根据有害生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方式,在害虫越冬、化蛹、产卵及危害初期阶段,将病虫枝全部剪除,并对林木上的卵块进行收集,通过震动摇落及焚烧、熏蒸等方式,集中性地开展销毁工作,处理树木后,工作人员可以在空缺部位补栽免疫性树种,营建混交林,使林区结构更加完整。(2)一些有害生物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利用有害生物的这一特性进行诱杀,将黑光灯及高压灭虫灯悬挂于林间,也可利用热处理及超声波等方式,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提高防治效果。(3)有些害虫具有上下树的习惯,根据害虫这一特性,可以在树干下部位置,涂刷3.5cm的毒环及胶环,毒杀或黏附害虫。
        3结束语
        虫害是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应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结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构建健康、生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保持森林的自我调节功能,建立健全、可持续的林业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推广[J].吉林农业,2018(14):94.
        [2]赵敏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推广[J].现代园艺,2018(18):70.
        [3]于晓娇.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运用[J].应用科技,2019(36):171.
        [4]朱玲.浅谈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2019(1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