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手段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IM技术应用在建筑领域的不断投入和发展,使BIM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展。基于此,文章将从BIM技术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建筑遗产生存现状,提出了BIM技术在建筑遗产中的应用措施,为推动国内BIM技术在建筑遗产保护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遗产;应用
引言
在信息时代中,建筑遗产的保护应做到与时俱进,加快对建筑遗产信息化建设步伐是必然趋势。在建筑遗产信息化建设中,应做到更有序,应包括建筑遗产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的多种形态等多方面内容。就目前而言,在建筑遗产等文物保护工作中已经初步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但总体而言并未对原有遗产信息的表达形式加以数字化改变,文字、图片等形式并未实现统一,形成了各种信息形式之间的相互独立与分离。此外,在诸如遗产地的户外监测等对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技术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结合信息技术加强对建筑遗产等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保障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
1BIM技术概述
信息化建筑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uildingInformationModel)是以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即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以信息为突破口,对其物理和功能属性进行数字化表达,打破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之间的屏障,使设计、施工、运维中各种过程和结果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减少各种项目问题,避免无端浪费及争议,实现工程建筑信息透明化和准确性,实现实时共享,便于各环节、各参与方之间信息地传递,并且不断在更新、丰富和充实。BIM技术于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此后很长时间内,BIM经历一个很缓慢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大型项目的增多、国内外合作更加密切,近十年迎来了我国BIM技术的较快发展,业内对BIM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应用范围日渐扩展。
2建筑遗产生存现状
2.1过度开发的建筑遗产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遗产便存在着过度使用和不当开发的现象。如安徽的宏村和西递村,古老的村庄早已被林立的商铺打破了宁静,粉墙黛瓦旁也坐满了前来采风的学生和游客,每年十月份的喧闹匆匆而过后,只有满地的垃圾和日益老化的建筑相依在风中萧瑟。又如平遥古城,初见古城,除了被历史悠久的城墙所吸引外,其“明清一条街”也是各个导游口中不可不去的地方。而这样的商业街,在无锡也有一条,甚至其所具备的商铺、所售卖的商品竟然也大同小异,观赏过后没有欣喜反而只剩下无尽的唏嘘。这样的不当开发,让古城失去了特色,也让地域文化没有了灵魂。而丽江古城、北京故宫等世界级建筑遗产,因“旅游业过度开发,遗产地不堪重负”,更是直接被世界遗产大会亮了“黄牌”。把建筑遗产当做经济收益的摇钱树,对其进行超负荷的利用,乃至超过了本身的承载能力,加速了建筑遗产本体的老化程度,严重破坏了其周边环境,只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2.2经久失修的建筑遗产
随着时间的发展,建筑遗产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建筑结构的损坏问题。以某地木塔为例,木塔是我国现存传统木结构古代建筑中结构最宏伟、高度最高、体量最大、年代最久远的建筑遗产。也是现存木结构中存在安全风险最大的一处,如木结构的倾斜、位移、构件损坏、材料风化等病害,使得这座建于辽代的名塔岌岌可危。
此外,建筑遗产中存在许多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处在使用中,但是其功能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为了更加便于使用,居住者私搭私建了其他建筑,导致古色古香的建筑旁立着彩钢板建造的小房子,建筑遗产的原本风貌遭受了很大破坏。
3BIM技术在建筑遗产中的应用
3.1建筑遗产信息共享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建筑遗产信息的记录与运用应当与时俱进,以信息化测绘为基础,加大对GIS、BIM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满足建筑遗产的保护需求。信息化测绘是在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测绘技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GPS导航系统、团购等日常信息服务都是信息化测绘的表现形式,更智能的GIS系统在城乡规划、历史地理、多种遗产保护等研究上的有效运用,同样得益于信息化测绘。同样的,GIS系统也能应用于建筑遗产保护工作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功能与作用早已不在局限于测绘图纸、技术底图等基础内容中,通过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开发相关建筑遗产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统筹性更高、涉及范围更广的信息服务,发挥出其数字化技术、网络化交互、专业化信息服务、法制化信息共享等多种功能特点,为建筑遗产信息化发展提供大力扶持。
3.2建筑遗产可视化应用
GIS与BIM是在建筑遗产领域中运用的主要信息技术,包括了衍生发展而来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及历史建筑信息模型。截至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对BIM技术在建筑遗产信息中的运用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对其实用效果进行了证实。BIM技术的参数化构件特征和考古类型学相似,能够利用BIM技术帮助考古类型学完成对建筑遗产的逆向研究。BIM技术能够提供建筑遗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信息,也能够在同一时间节点提供不同的信息,满足遗产记录中对建筑信息多时态、多样化的需求,更全面系统地完成对建筑遗产的测绘、检测、设计、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的信息记录。BIM技术中心的屏显试图应用效果非常好,适用于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能够完成对传统、新型、静态、动态等多种视图的制作,为建筑遗产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带来了极大帮助。
3.3遗产保护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遗产信息化发展中的运用具有极为广阔了前景,除上述几种还可以运用于跨平台信息化测绘系统、价值评估系统、建筑遗产知识系统等多种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此外,将BIM技术与GIS系统相结合,能够开发出具有多媒体展示、监测、管理维护等更多功能的信息化系统,为建筑遗产信息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帮助,这些系统的开发与实现,需要各环节的协同发展,以此实现对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细化与深化。
结束语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中,BIM技术得到了更为有效及广泛的运用,能够更全面系统地提供建筑信息、地理信息,能够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数据,对于建筑遗产信息化发展而言,BIM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对建筑保护工作的深化,有利于提高建筑信息的真实性。虽然在建筑遗产中的集成运用还存在着缺乏完整古建筑建模所需的族库、缺乏建筑遗产保护的针对性表项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集成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高建筑遗产保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轩,张其林.某古建筑加固平移施工的BIM技术应用[J].施工技术,2015,44(10):104-104.
[2]王茹,韩婷婷.基于BIM的古建筑构件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15,24:105-109.
[3]马文莉.BIM技术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7):128.
[4]叶如棠.BIM在国内建筑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015,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