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建筑施工智能化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施工现场人员智能化管理必将成为行业主流,作为社会以及行业内关注的热点,其具体应用是近年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本文对此展开相应研究,以此强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施工管理
1智能化建造的特点
1.1智能化功能的强大
智能化建造技术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完美结晶,其最大区别之处就是建筑行业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施工人员的实名制打卡、通信设备的自动化及办公室的自动化等[1]。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系列大数据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必须通过采用一系列大数据自动化装置(包括硬件)和计算机的自动控制和管理过程,采用云端大数据系统对装置进行实时管理,切实打造一个只能用来建造的大数据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已经在智能建筑中具备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智能化施工对管理方面的提升
2.1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
相对项目经理而言,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对于其施工技术水平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为此,提升了施工团队的管理,对于重点地区及关键工种负责人,在上岗前开展业务能力考核及安全警示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对于所有未入场的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者将其入场教育、三级知识教育、安全生产技术资料交底等,录入到一个智能化系统中,在对施工人员实行安全知识教育时,让其使用相应的程序进行学习教育及考核,会对施工期间的安全重视情况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视频、VR体验、应急演练等方式,使工人切实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2.3工程进度合理的推进
细节决定成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生产经理必须要做到对不同环节进行全面掌握和高水平的协调。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交叉作业,通过智能化系统提前对各工种及工作面进行交底,提前规划好相应的工程进度,保障各队伍具有充足的工作面,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进度。同时,对于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阶段和工期滞后问题,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确保了整体项目的工程进度合理地推进。
3智能化建造的应用方向
3.1建筑材料监控
在许多大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现场均已经配备了大量建筑脚手架、钢管、电缆等各种建筑基础工程设施及其他各种建筑物所使用需要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物品因为其使用价值不菲,运输方便,成为被害人窃取或者认为是非法偷盗的主要目标。在那里没有同时进行视频工程监测和自动指挥的两栋工地,由于工程管理者经常无法24小时对整个工地情况进行视频监督,导致整个工程中在深夜和凌晨的两栋房屋工地偷盗盗窃情况非常严重。将大多数各类建筑材料都统一存放储存到某个指定位置,在此处就可以设点设备使用具有红外摄像机和可与陌生人通话进行实时自动报警和人机联动的安全功能,不论白天晚上都有但是这样可以有效地大大减少部分施工方个人财产的严重丢失,降低了整个施工方的维修费用。
3.2重大危险源监控
按照风险的大小程度,按照从高到低原则将其划分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各级单位负责人员要依据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项目总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所能够辨识到出的风险来源,结合自己在岗位上的安全生产责任,明确风险管控的责任者,制订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政策。
对于危险源又有以下分类:
(1)施工脚手架、模板和框架支撑、起重机和塔吊、物料输送提升机、施工机械电梯的完全安装和正常运行、人工井的开掘孔桩、基坑的养护施工等等[2]都使得国内局部高层建筑物的安全工作控制系统严重失稳,导致施工机械设备的局部倾覆、建筑物的局部坍塌、死者无人伤亡等重大事故;
(2)在从事建筑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结构件及其附属设备在建筑施工时材料堆放和频繁的高空吊运、搬移等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外力原因容易发生导致人员发生材料堆放、散落、高空运动摔倒、撞击或者意外杀死工作人员的意外。建筑工地重大的事故危险源,可能会发生造成重大事故的风险危害主要可以分为:高处物体坠落、倒塌、被巨大物体撞击殴打、起重部件损坏、触电、机械部件损坏、中毒导致窒息、火灾、爆炸和其它机械损坏等几个危险类型。
3.3施工现场进出入监控管理
(1)由于工地的环境复杂,需要实行视频监测、出入口的管理和控制,以及有效地控制工作人员的进出,隔离不是有关的人员和进入,从而避免发生出现危险的事故。
(2)掌握各个出入口的人员和车辆的进出,防止非法人员闯入施工小区,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治安全事故的发生。
(3)充分运用系统的进出口权限、监测和报警功能,使得管理、保安工作人员可以迅速地反应各种突发事故,并为其提供精细化的现场信息。
(4)通过刷卡、抓拍其他人员的画面和图片记录并与其他组合刷卡信息的记录,避免其他人员借助于他人的出入卡而非法进入。并对所有出入的施工者都要进行现场劳动力实名制管理;
(5)由于现场施工管理团队的人员流动性较大,现场施工操作技术人员几乎可以随意地自由进入;现场工人的真实身份很难及时得到真实验证;由于现场工人的正常出勤工作时间较长缺少了真实电子出勤记录,薪酬的真实核算和工资支付的相关证据信息链条不清,使得施工劳资纠纷争议频繁地因此发生。
3.4环境监测系统
(1)通过对本项目工程进行现场的检查和调研,找出施工现场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
(2)根据环境因素分析后,确定所要安装的位置;
(3)针对国家相关自律法规、环保管理技术标准要求等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避免现场周围环境严重污染而直接导致建筑周边环境中和居民及其日常生活、空气质量严重超标,达到了文明清洁建筑施工的指标要求;
(4)由于现代建筑施工现场对于扬尘、噪声、污水以及废物处理排放的污染监控测量工作往往具有测量周期长、数据多和容量大等主要技术特点,传统的污染测量监控方式往往是完全依赖人工测量进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和大量精力,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所以记录下来的测量数据比较多而缺少具有客观性和没有说服力;同时采用全天候自动定量监控无人实时值守:对于现场噪声、扬尘等污染状态监控可以随时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的数据定量监控,提高了工作效率。
3.5红外线周界警报
周界防范系统是由多组红外对射式探测器,在其相应的范围内进行安装。就是可以用来构造一个完全封闭的"电子围墙";在设防状态下,如果发现有人被翻越,探测器马上立刻发出报警信号送往报警管理中心,发出一个声光报警提示,并自动显示相应区域的报警信息,保安人员通过地图来判断报警区域的确切位置[3]。
报警管理中心负责对报警系统的状态和报警时刻做好记录。如果必要则设定为向110送风机发出报警电流。
外部周边报警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测系统相互联动。当事故报警时,警情事件所发生地区的摄像头图片自动在一个监控中心的摄像头和图片监视器.上自动弹出,监控中心将通过一个操作式云台和一个可变摄像头监测到警情事件所发生地区的摄像头和实况,启动一个录像机对其进行了录像。
4总结
建筑的智能化将成为今后我国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日新月异,产品的升级换代也愈加频繁,对于施工和管理水平的重视程度也愈加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建筑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为施工智能高效奠定前提基础和保障,也为施工安全化管理提供新路径,更是施工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智能化建筑的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作者:黄春辉 来源: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2]《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及管理问题的探讨》 作者:王洪军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3]《周界智能网络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