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与安全管理管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李自强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不断加快,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速、高效、舒适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通勤的首选出行方式。
        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0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不断加快,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速、高效、舒适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通勤的首选出行方式。轨道交通网络化相互交错,线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多元化的线路制式、不同的列车编组、大小交路、高架桥梁与地下隧道区间等因素都对列车运行组织和统一的指挥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对车辆的运营调度和安全管理进行针对性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提供依据,提高网络化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安全管理
        引言:行车安全是轨道交通管理的重点,降低事故发生率,意味着轨道交通的布局合理、交通功能的优化、交通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建设、人文建设的必要基础。轨道交通运营调度关联的问题较多,调度与管理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地的交通和地形特点,找寻更适合当下的交通管理思路,使得交通调度更符合现实需求。
        1.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的影响条件
        1.1人为因素
        随着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新开通路线逐渐增多,驾驶司机队伍不断扩大,对线路系统的熟悉度不够,潜在的风险不断提高。一是个别司机未合理安排自身的作息时间,夜间休息不足,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在列车手动驾驶模式下容易出现列车过标等情况发生;二是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时,在列车快关门时冲门易导致列车重新开关门,导致列车延误甚至乘客受伤;三是乘客在上下车门时低头玩手机,未注意到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上下车门时容易摔伤。
        1.2设备因素
        城市轨道的交通线路比较多,轨道交通的车辆和信号系统较为复杂,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力度不够,由设备突发问题而引发的运营风险时有发生。轨道交通的出行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轨道交通行车设备的功能指标要求不断提高,设备维护成本较大,设备故障往往难以及时的预警,甚至在上线运营一段时间后才显现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大。
        1.3环境因素
        区域环境的差异下,车辆运营调度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如在早高峰、晚高峰期间,重大节假日和活动期间,要结合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对线网运营组织进行统一调度,在交通管制、延长运营、突发故障等特殊情况下,针对不同时段乘客出行的特征,采取及时调整运营交路,安排备车上线等方式,既能最大程度地提供更好的轨道交通服务,又能满足复杂多样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需求。
        2.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的思考
        2.1车辆应急调度
        轨道交通车辆在上线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情况,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一是秉持降低事故衍生后果的目标,在调度中,先启动预警程序,最大程度保证乘客安全,而后通过车站和列车应急广播、车站PIS、官方微博等方式通报故障情况,避免造成更大影响。而是在平时应对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员工在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急预案中各项操作流程。


        2.2运营风险调度
        对不同时间段的车辆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于运行中轨道梁的承载情况、车辆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隐患等进行预估,配合现场车辆检修人员,了解各个区间的车辆运行规律,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下的运载量判定风险值,对应不同的风险区域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应加强对车辆的维修检验,定期开展车辆安全检查工作,针对如转向架、车门等重点部位,应展开重点检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降低车辆系统故障率、提高车辆可靠度和稳定性。
        3. 轨道交通车辆安全管理的思考
        3.1建立安全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安全体系应逐步的完善,结合交通特性、事故的多发因素等,增加车辆安全问题预防、监控的力度,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如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应设置防护门、隔离门,避免旅客拥挤意外夹在门缝,还可以避免乘客跌落、自杀等状况发生。在监控方面,应在车站、列车和电扶梯等重点部位实现监控设备全覆盖,了解客流量、轨道交通运行情况等,从人身安全以及机械安全的角度做好预警工作,列车和车站内的排水、空调、照明等设备,一旦功能故障应有相对的预警信号,通过动态化的问题监控,建立安全体系。应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展开内部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3.2开展安全教育
        乘客、驾驶人的安全意识,是影响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最难以把控的要素,应分别从乘客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角度进行安全普及。针对乘客宣传方面,可以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月”等活动,以及广泛招募经常乘坐轨道交通的“常乘客”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乘客安全意识。从工作人员方面,应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除了日常的培训演练外,还应设置突发问题情景空间,要求工作人员在突发状况下做出最快的反应,掌握复杂情况的问题处理能力。
        3.3完善应急预案
        创建车辆监控的网络平台,建立轨道交通官方APP和微信小程序,通过软件查询列车信息、运营时间等。分别针对车辆运行中的各类事故等,进行事故风险等级划分,结合风险等级落实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如爆炸、火灾、洪涝等纳入重大事故中,应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利用公交接驳及时疏散人群后开展指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在应急预案中加强与第三方合作,与公安、消防、医院等单位合作建立常态化应急联动机制。
        结束语
        轨道交通运营调度应结合其影响运营的条件,分析调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充分展开对线网客流情况和运营组织的评估,了解线网实时客流的具体状态,施行不同的调度方案,做好各类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工作,同事加强乘客的安全意识,加大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为保障交通运营的安全与突发状况的处理及时性,应不断的总结调度经验,提高轨道交通管理的效率和运营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霞.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与安全管理管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0):171-173.
        [2]王会东,张歆皓.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与安全管理管窥[J].化学教育,2020(10):19-22.
        [3]范伟媛. 轨道交通车辆运营调度与安全管理管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0(8):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