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新河电力排灌站 413041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当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
引言
通过已有的经验来看,良好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可以很好地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保护处于核心地位,必须考虑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保护,只有减少水和土壤的被侵蚀可能性,才能保持地球生态平衡。
1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撑,充分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向现代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由于水利工程运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受各种因素制约,会影响其运行效果。因此,强化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和严峻性,只有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才能够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稳定高效运行。另外,保证运行质量是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性和公益性的重要基础。所以,充分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水利事业稳定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质量,需要与时俱进,健全管理体系,坚持贯彻和落实到水利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2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运行管理
2.1水利资源开发环节强调物种的共生互补
水利资源开发阶段,必须格外强调物种的共生互补。生态体系的显著特征是在既定范围内物种数量群保持恒定不变。但是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生态体系的平等直接打破,同时生态体系内物种群体数量间的平衡也受到直接威胁。为此,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定要将工程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有机整合起来,必须严格遵照物种共生的基本准则,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高效展开,保障生态体系稳定,立足于这一基础实现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2加强水土资源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在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发挥科技是“水利发展第一生产力”的优势,依靠先进的科学设备、理论思想、方法体系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土资源保护工作,构建起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环境,以更丰富的资源、更全面的平台,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和目标。首先,在水土保持过程中要加强理论研究、探讨和论证过程,解决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理论性不强、方法上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创建新时期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体系,为扎实开展水土资源保护和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和系统指导。其次,要调整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要以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系统性和可执行性为突破口,全面调整和系统优化水土保持工作中不合理、不系统、不科学的方案,在提升水土资源,保持治理效果、提升水利可持续发展科学性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水利工程建设新思想和新路径,采取合理调整、科学重构的策略,稳步、扎实地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要依靠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新方法的应用控制与制止水土资源破坏加剧的基本趋势。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在反复验证和系统检验的基础上,确保水土资源破坏现象不再继续扩大,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缓冲平台和重构的机遇,在不断丰富水利可持续发展经验、提升水土资源保护技术水平的前提下,为全面、系统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目标,夯实科技、体系和方法奠定基础。
2.3加大生态水利投入,保障环保工程建设顺利
政府部门作为水资源开发、治理保护、管理的主导者,为了保障水资源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目标,政府部门一定要提升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保障长效投入保障机制高效建立起来,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政府部门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方式,引导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机制的建立,为和谐的市场投资环境的营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保障了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资金的重组型,政府公共财政压力也不至于过大。
2.4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深刻认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合理规划、设计和施工,尽可能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2.5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
政府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不仅仅要积极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制度上的约束,更应该积极履行其监督和管理责任。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因素欠缺考虑,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理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预防很多潜在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就要求相关的管理监督人员以较为严格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制度为依据,在每个环节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尽可能地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施工程序,避免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6水利水电工程智慧化运行管理发展思路
(1)根据水利事权划分,分级推进水利水电工程智慧化。水利部和流域机构主管中央事权的水利水电工程,负责对流域区域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智慧化运行管理。各省市县地方政府负责地方事权范围内的各类大小中微水利水电工程的智慧化运行管理。(2)打破数据和业务壁垒,实现“一张图”管理。通过调度信息共享、优化分工合作,在水利水电工程所在位置、流域区域两个层面,加强监测监控、分析评估、预测预报、优化调度等运行管理的协调联动,推动业务应用深度融合,逐步实现“管用分离”,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率、效益和效能。(3)修订和制定相结合,推进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在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的过程中,针对水库大坝、堤防、水闸、灌区等水利水电工程,从工程设计、安全鉴定、除险加固、更新改造、工程调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工程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现有标准规范信息化改造;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和智慧水利发展要求,及时编制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新标准规范。(4)坚持软硬结合,推进水利运行管理智慧化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智慧化需要体制机制现代化的全力支持。着力破解制约水利水电工程智慧化运行管理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创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和生产运营模式,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能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积极影响,但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和改善施工方案,提升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进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福杰,杜政波,贾庆艳.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农技服务,2016(10).
[2]胡亲玲.水利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思考[J].科技风,2019(16).
[3]刘春福.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河南科技,2017(17).
[4]隋福杰,杜政波,贾庆艳.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农技服务,2016(10).
[5]胡亲玲.水利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思考[J].科技风,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