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昌荣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 台州 318020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关注并不多。而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在下降。学生的体育锻炼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新课改下的体育课程标准提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因此,本文将基于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的概念将仔细探讨小学体育的创新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体育 创新教学
1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
小学体育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部分小学中,学校的领导者过分重视数学、语文和英语等主学科的教学改革,从而忽略体育学科的重要性,这导致小学体育教师的进入门槛非常低。教师的整体素质难以得到保证,体育活动也难以得到有效开展。此外,有些偏远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教师相对稀缺,体育教师主要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表,而这些教师尚未接受过体育方面的专业培训,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锻炼,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目的。
1.2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更新,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仍相对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兴趣。目前,体育教师仍然是一种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很低。但每个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是不同的,所对于体育学习的需求也不同,长此以往,这将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低。
1.3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体育事业顺利发展的有效条件,也是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才能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并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但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小学体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而老师评估学生时,仅基于学生的活动结果和身体表现,从而忽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这将导致教师无法做出准确、合理和科学地评估,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2探究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的创新教学措施
2.1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下的创新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为推进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学路径,发扬学生的个性。但部分教师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课中常常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深受传统意义上教学理念的影响,无法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基于此,首先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展现自身的能力。
以“跳绳”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团体合作的学习理念与小学体育教学进行融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首要目标,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其次老师可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小组合作跳绳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
2.2利用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是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素质为首要目标。在这方面,大多数体育教师应采用新课改下的素质教学作为理论基础,改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已成为新的课题,为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好的途径,基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并锻炼他们的身体。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与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结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构建课程。例如,在正式的体育锻炼中,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通过改变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在课堂结束时组织每个小组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合作学习的要求。在比赛中,获胜的队伍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小学体育的兴趣以此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整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运动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高效改善社会生活,进一步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
2.3组织短跑竞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积极结合生活实际。以“短跑”教学为例,基于日常生活的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首先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讲述跑步的各个好处,鼓励学生进行运动,帮助学生克服自身条件的困难,发展学生的自身能力。其次教师还可组织短跑竞赛,最后进行亲手指导学生学习短跑的要领和技巧。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营造亲切的课堂氛围,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跑”相关内容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以及组织丰富有趣的短跑竞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对于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以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锻炼身体的同时,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新秀.新课改背景下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卷宗,2020,(1):291.
[2]宋祺.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7):135. DOI:10.12219/j.issn.2095-4751.2020.27.135.
[3]任丽.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创新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38-39.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8.12.038.
[4]毕海涛.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探究[J].体育时空,2018,(1):87. DOI:10.3969/j.issn.1009-9328.2018.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