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莲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锻炼,它是保持身体良好素质的根本。所以,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重点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教师和家长一味地注重文化课,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策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体育;应用策略
引言
我们一般以为体育学习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学生有参与的意识,并参与其中,就能实现体育学习甚至是体育锻炼的目的。其实不然,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方面的锻炼能力、对体育的认识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心情、状态。对于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锻炼时可能会有所收获,无论是对培养意志力,还是在强身健体方面都有作用。如果学生对某一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老师强迫他们学习,不但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还有可能让他们在学习、锻炼中不小心受伤,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更好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开展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初中生建立游戏规则意识,并让初中生在体育游戏中提高体育技能。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初中生在不同类型的体育游戏中的表现,进而发现并发展初中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同年龄段的初中生对体育游戏的认识不同,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应该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游戏环节,让初中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提高初中生的反应能力和体育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游戏创作元素来设计抱球跑的体育游戏。教师可以先组织缉私行动,让初中生在规定的场地、时间内,双方队员持球投向对方场地,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初中生思考滚球、拍球、传球的意义。教师要明确体育游戏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球类运动的熟悉感,并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堵截球,在相互合作与交往的过程中体验身心愉悦的感觉,在奔跑中改善学生的灵敏性。教师让初中生谈谈自己对球类运动的印象,并让初中生观看球类游戏的PPT课件,分析球类运动的特点以及球类运动的动作细节。初中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如何与同学进行球的传送合作,并理解运动过程中换球的技巧和要点,为后期参与抱球的集体练习、分组练习提供比赛思路。学生在篮球游戏中,掌握了如何让球跳起来,且理解了球是可以滚动的,并掌握了运球的基本规则。初中生在抱球跑的实践阶段,可以分享自己的认识,并激发自身对球的学习兴趣,发展奔跑能力和协调性。教师在体育游戏设计过程中,也逐渐掌握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兴趣。
二、加强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分层教学模式是初中生进行体育实践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把原本比较困难的体育教学模式变得简单化,一层一层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由简单到难,一点一点地增加难度,让初中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初中生进行后面的体育教学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应该跟随初中生的适应程度而适当地进行更改,不能一味地一成不变,要根据初中生的接受情况来进行更改。如果初中生对于分层体育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难以接受,就要适当地降低要求;如果初中生对于分层体育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比较轻松,就要适当地增加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要让初中生学习到最正确、最科学的分层体育锻炼方式,最注重的就是实用性和实践性,要结合初中生课堂上的实践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模式的整改与制定,要根据各个班级的学生情况来进行不同的制定,不能所有班级统一用一种分层教学方式,这样就失去了分层教学模式的特色,毕竟每个班级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都不同,既然要进行整改就要一次整改到位,节省初中生体育教学实践时间的同时,也能让初中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实践教学,这样有利于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三、以鼓励、表扬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的微笑多一点,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多一点,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体质较弱或者反应较慢等原因不能快速掌握动作方法和要领,接受新事物阶段的时间较长,因此,这些学生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迫切希望自己的一点点进步被老师发现并且得到认可,甚至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经验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往往在意学生的感受,发现学生有一点进步或者学生不停地练习就及时给予鼓励或者夸奖。如果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好,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表扬,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加离不开鼓励表扬的教学方法。表扬除了肯定学生的成绩外,还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比如,在体操《跳箱》的教学中,一女生平时胆小,一般情况下很难完成动作,这节课也一样,其他同学一个个跳过去了,这位同学一退再退,非常恐惧,忐忑不安。当时笔者肯定了她最近的表现,然后站在跳箱的后面,说“你放心,有老师在”,其他同学也大声喊起来:“××加油”听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鼓励,笔者看见这位同学暗暗下决心,然后快速跑过来,笔者轻轻地扶了一下就跳过去,这是场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女同学热泪盈眶,她不失时机地又一次冲过来“嗖”一下跳过去了。因此,教师激励的语言和及时的表扬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调动学生从事体育的信心,促进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结束语
总之,虽然体育在学生的认知里是没有难度的,只有有没有兴趣之别,但是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所以,作为初中体育老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以及锻炼的重要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努力激活自己的体育细胞,从而爱上体育锻炼,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漆斌.初中体育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途径探索[J].运动精品,2020,39(04):3-4.
[2]龙欢.因材施教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3]王腾腾.因材施教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