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飞
辽宁省凌海市第一初级中学 121200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更新观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对青少年音乐兴趣的培养,以要求教学内容适应他们身心发展为需要。因此把优秀的流行音乐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优秀的流行音乐能够帮助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而不良的流行音乐则会诱发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因此,理性地将优秀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对于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大有助益.
关键词:新大纲教学内容/对比教学/流行音乐
说起流行音乐,有的人会认为都是一些随波逐流、不知所措的东西,听都不愿意去听,别说去接受它。相反,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喜欢唱,喜欢听。随着各种媒体的发展和丰富,他们从不同的途径接受流行音乐,对于教材中的歌曲不感兴趣、不喜欢。当我看到音乐课上学生们无精打采地张着嘴巴唱歌的样子,听到“老师,我们不喜欢唱这种歌,不好听,你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的学生抗议时,我能感受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程度。面对如此的现实,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关键则是引导学生证地去接受流行音乐,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和探究音乐,利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我觉得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首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性,真正适合学生学习欣赏。
所引入的流行音乐应必须是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关爱人类和平、友好,保护地球维护环境等对中学生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内容的流行歌曲,在流行歌曲的浪潮中,还是出现过很多的趣味高雅、内容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歌曲,这些歌曲能够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考验,成为传唱的经典,他们能对我们的中小学生起着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比如孙楠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感恩的心》《同一首歌》等歌曲都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流行歌曲当中也有很多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歌曲,比如韩红的《天亮了》,它是出自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每次听这首歌曲我都会有种热泪盈的感觉:;再如毛阿敏演唱、谷建芬创作的《烛光里的妈妈》,让我们能想起自己“腰身不再挺拔,眼睛失去了光华”的妈妈…
中小学生盲目地崇拜明星偶像是不可取的,但是一些流行歌手作为有影响力的明星人物,他们也为我们做出了较好的榜样。如刘德华在日本开演唱会时被要求用日语演唱,当被问到问什么拒绝时,刘德华说“我是中国人”,这时日本记者言辞锋利的说“艺术是没有国籍的”,刘天王回答道“艺术是没有国籍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籍的”。如此经典而又义正言辞的答复令日本记者无言以对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炙热的崇拜者我们的老天王。
由于流行歌曲本身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的特点,加上中学生的生理、心里特征,流行歌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就像吃仮睡觉一样的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流行歌曲里面有很多不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但只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流行歌曲利好的一面就能显现在学生面前,他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家长、学校放心的将流行歌曲交给孩子们,也放心地将孩子们交给流行歌曲,让学生自由、健康的欣赏、传唱甚至是创作流行歌曲。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并学唱行歌曲
有的老师,自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乐,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热讽,便是说上一堆让学生一头雾水的深奥道理,上课更是严肃得可以,满口术语,音乐欣赏不是贝多芬就是巴赫、柴可夫斯基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歌曲也常常是《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的太阳》之类,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尬场面。
但是流行音乐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都适合学生。学校艺术节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选的歌曲都是情啊爱啊的,比如什么《死了都要爱》(不顾一切爱你》等等,像这样的歌曲在校园的舞台上是坚决不能上演的。流行歌曲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歌曲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仅是了解一首歌曲。比如说在抗洪救灾中创造的歌曲《为了谁》,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让世界充满爱》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的《朋友》,周华健的《真心英雄》孙楠的《红旗飘飘》,杨培安的《我相信》,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
三、不能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
为了肯定学生的唱歌水平,我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都会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唱或者欣赏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按照学号来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时我忘记了让他们表演,直接进入主题上课,他们就会大声地提醒我:“老师,我们还没有表演节目呢!“看着他们那专注的表演和神采飞扬的眼神,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当代的学生太需要好的流行歌曲了。表演完了,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和需求,他们都会规规矩矩地学唱和欣赏课本上面的歌曲。所以我觉得这样不但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更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讨课本之外的音乐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但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能为了投学生所好就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因为流行音乐不是主流音乐,不能取代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地位。我有一段时期也消极地认为,既然学生不喜欢课本上面的歌曲,就教流行歌曲呗,自己也落得轻松。可是每当听到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就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把它们介绍给学生,不能让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精在这一代枯竭流行音乐如果独占了音乐课堂,不利于学生全方面地获得音乐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发展。所以流行音乐进课堂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把流行音乐与教材相结合
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材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在每一节课中将教材上所选的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比较学习。如从旋律、歌词、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织体等方面去比较,找出其异同,比较其优劣。教材上的作品是经过相当长的时流传,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经过多次选取,最后才被编入教材让我们学习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学好。
总之,流行音乐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都适合学生。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有选择性地将优秀的流行音乐带进我们的课堂,为学生终身爱音乐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只要在把握好以上几点的前提下,灵活巧妙地与教材结合,作为课堂教学有益必要的补充,有选择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绽放出创新之花。
参考文献
[1]任从俊.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规范理论与流行音乐的非悖
论一一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的探索[J].心事,2014(11):153
[2]万方: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的意义2012(2):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