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 观察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20年4月,按照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展开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躯体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除改善护患关系外,可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采纳、推广。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医院;社区;慢性心力衰竭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from hospital to community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74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April 2020.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7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7 cases) according to the systematic sampling method. The former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latter was given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from hospital to community.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from hospital to communit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adop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Hospital; community; chronic heart failure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前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疾病诱因相对复杂,其与诸多心血管疾病存在紧密联系。慢性心力衰竭除降低患者心功能外,也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了影响,减少了生存时间【1】。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痊愈或者显著改善后出院,并回归家庭,因为社区并未普及该方面内容,再加之家庭为全面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知识,进而导致患者痛苦程度和心理压力增加。因此,护理工作的展开特别重要。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接收,分组采用系统抽样法,每组37例;对照组:20例男,17例女;年龄跨度:45-71岁(56.85±3.12)岁;观察组:22例男,15例女;年龄跨度:43-69岁(56.79±3.18)岁;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方法:医院护理过程中,由专业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并对患者日常用药等进行指导。出院后,实施常规指导和随访等。
1.2.2 观察组
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①家庭方式。医务工作人员综合评估患者心功能、日常生活方式和健康知识掌握状况,日常生活方式包括吸烟、盐摄入量等;对患者家庭任务进行布置,并对体重、盐摄入量及运动量等严格控制【2】。家访后,综合评估患者生存状况,根据各项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强化出院后用药指导,特别是需要采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者,要求患者全面按照医嘱用药,并对自评方法进行指导,若出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后,马上就诊。针对采取利尿剂治疗者,严格监测患者尿量,并对患者电解质紊乱识别方法进行指导,叮嘱患者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3】。同时,鼓励、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若发生呼吸困难、疲乏和咳嗽等症状,马上就诊。②电话随访。每周最低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次维持15-30分钟,对患者服药状况、监测结果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顾虑和存在的问题,耐心解答,并告知门诊随访时间【4】。③门诊随访。平均3个月实施1次门诊随访,让具备丰富经验的心血管内科医师检测各项指标,同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达到医院与社区间转诊沟通。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躯体疼痛,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

)与计数资料率(%),前者用t检验,后者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比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时间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严重损伤了患者心功能,同时也降低了日常生活质量【5】。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期间,在减轻临床症状的基础上,也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6】。从医院至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过程中,主要围绕患者展开,促进患者及其家属依从性的提高,向社区中延伸医院护理,避免患者护理中断,充分调动患者护理积极性【7】。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够确保护理的完整性及连续性。
从医院至社区的无缝隙护理模式包括电话随访与家庭随访两种方式,通过对患者日常用药进行指导,能够对病情严格控制,定期随访,有助于医生及时掌握患者治疗状况,同时以患者病情变化为依据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利用健康讲座等方法能够让患者进一步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法等,以便更好的治疗疾病,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8】。因为慢性心力衰竭需要长时间治疗,经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长时间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模式,改善其不良行为,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躯体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媛媛. 专病一体化管理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9):50-52.
[2] 艾霜兰,伍梦寒,薛莲,等. 无缝隙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8,39(22):147-150.
[3] 萬多. 中医外治护理方案在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及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5):104-106.
[4] 郭艳云. 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研究[J].蛇志,2018,30(2):310-312.
[5] 何秀娟. 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4(1):170-172.
[6] 陈娟,孙荣嵘,庄乙君. 缬沙坦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和羟苯磺酸钙片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21(11):1109-1112.
[7] 王金凤.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病情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16(3):344.
[8] 李玉梅.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