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郭北松
[导读] 探究在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脑室

        郭北松
        大庆市第五医院外二科  邮编:163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V-P)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病例选取自我院接收的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2月,病例数:64),将此次入院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A组实施传统V-P分流术治疗,B组实施腹腔镜下V-P治疗;对比管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结果:经治疗,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93.74%>71.88%;且该组患者手术/下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iNPH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V-P干预效果确切,患者康复效果良好,可行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脑室-腹腔分流术;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疗效
        现阶段在iNPH治疗中,多以手术方式为主,其中V-P就是一种在多种类型脑积水患者中均较为适用的手术方案,尤其在腹腔镜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经腹腔镜辅助下V-P技术的应用也愈发成熟[1]。对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老年iNPH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V-P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选取自我院接收的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2月,病例数:64),将此次入院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A组男、女比例为18/16;年龄63-77岁(72.56±3.24);B组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62-76岁(72.04±3.15)。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信息未见明确不同(P>0.05),可比。此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要求;参与者知情。
        1.2 方法
        入院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方式行脑室穿刺术,且均于全麻下完成全部手术操作。A组实施传统V-P手术:在患者剑突下作切口(长度为2-3cm);在其腹腔置入分流管;于术中行V-P分流术,穿刺点以侧脑室处额角,此后进行脑室穿刺,置管5cm作用,将其放于患者腹腔内,留置20cm左右。若末端流出脑脊液,则表明分流系统通畅,可将导管缝合固定,关闭腹腔。
        B组实施腹腔镜下V-P治疗:在患者脐下作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为12-14mmHg;于腹腔镜下观察患者腹腔损伤、粘连情况,进而在其剑突偏右进行穿刺,进入腹腔,将分流管放置在肝脏膈面,腹腔内导管长度10cm左右,此后将其固定在肝圆韧带上;观察分流管内流通通畅后缝合切口。上述两组患者术后均需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护理术后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比管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手术/术后下床/住院时间)。
        1.4判定标准
        疗效依据Salomon标准,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基本恢复正常为3级;好转显著为2级;有改善为1级;无变化为0级;恶化为-1级;死亡为-2级。有效率为(3级+2级+1级)/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5.0软件分析研究纳入数据。计量、计数数据应用(±s)、%表示,t、χ2检验;P<0.05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1:

        3.讨论
        iNP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颅内病理生理改变,病发后一般以头痛、站立不稳、呕吐、视力障碍及癫痫发作等为主要症状[2]。目前在该病症治疗中,常采用脑脊液分流术进行治疗,从而实现降低脑脊液聚积,促进颅内脑脊液排出的效果。而在iNPH的既往治疗中,传统V-P治疗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治疗形式,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该术式干预后,患者易出现分流管堵塞,或是腹腔内游离端出现感染及术后腹腔脏器受损等情况,故对患者的机体损伤程度较为严重,老年患者往往耐受不易。而伴随现阶段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及成熟,其在老年iNPH病症的治疗中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辅助下V-P分流术在该病症治疗中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3]。而且在该术式的实际应用中能够对分流管管鞘位置进行更为有效的固定,在这一术式干预下,其分流管末端主要固定位置为肝隔间隙,该位置主要为膈肌的腹腔面与肝脏膈面形成,因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固定分流管末端的效果,提升分流管末端固定稳定性,有效避免大网膜包裹分流管腹腔端的情况出现,以免远端腹腔端出现扭曲或移位等情况,避免术后分流管堵塞情况的发生。
        结合此次研究能够发现,在实施腹腔镜辅助下V-P分流术干预后,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较A组提升显著93.74%>71.88%;同时,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比A组均有明显缩短(P<0.05)。由此可见,在老年iNPH患者治疗中,通过实施腹腔镜下V-P分流术干预效果确切,且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继蕊, 商秀丽, 林梅青,等. 正常压力脑积水腰穿放液试验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疗效的初步临床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01):35-38.
        [2]疏龙飞, 赵伟, 王玉海,等.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35(2):144-148.
        [3]陈晓巍, 陈治军, 谢腾,等.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 27(01):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