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尚梅
鹤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154100
【摘 要】目的:探究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对脑血管病后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位脑血管病后出现便秘症状的病人作为此次探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仍旧以番泻叶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探究对象则以针刺头穴足运感区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比患者各项指数发现实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患者,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特征;结论: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后脑血管病后便秘症状有所缓解,可在临床领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头穴足运感区;脑血管病;便秘
便秘是临床领域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经常出现在脑血管病患者身上,该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导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伴随现代化医学水平不断提升,脑血管疾病治愈率逐渐增加,而脑血管病后的便秘症状干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同样有所增强,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对脑血管病后便秘的疗效进行探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探究对象资料
在医院选取脑血管病后出现便秘症状的患者6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结果中,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30例患者,男性患者分别26例、25例,年龄中位数分别54.5岁、55.8岁。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按照我国中医药管理局所制定的症候诊断标准,具体包括排便延时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重症患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胃纳减退;无肠道器质性疾病。
1.1.2便秘原因
由于脑组织损伤,使神经传导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使排便反射降低。卧床患者缺少活动,全身代谢降低.肠蠕动减弱,粪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至粪便干燥,可引起便秘。躯体受到严重刺激,胃肠道蠕动和吸收受到抑制",而且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精神因素均影响神经反射,可造成便秘。缺乏营养知识,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少食用粗纤维食物和饮水,未充分补充蛋白质和纤维素;再者,由于卧床病人食欲下降,摄人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以致粪便在肠内移动缓慢,排便费力。部分患者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经常抑制排便反射,会使直肠对粪便的压迫感降低,阈值升高;
1.2方法
常规组以番泻叶作为主要治疗措施,每次采取3~5g,用开水100ml冲泡10min后饮下,每天治疗1次,连续或间断性用药。实验组采取针刺头穴足运感区治疗,采用28号1.5寸的不锈钢毫针,按照头皮15到35度的倾角进入帽状腱膜之下,在进针1.2寸得气之后留针。在针柄上连接LH402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电极输出,采用2/15Hz,输出的电流强度按照患者耐受情况决定,留针30分钟之后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次数为5次。两组患者均以3周作为治疗周期。
1.3排除标准
以往有肠道器质性病变;肝、肾、心等脏器存在功能不全者或患有其他脊髓神经损伤和脑部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严重营养不良、习惯性腹泻及恶性肿瘤者;资料不全者。
1.4评判标准
治疗过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并对其进行对比,以下是治疗效果划分标准:显效:2天内有过排便,无任何不适感,修养期间无任何并发症出现;有效:3天内有过排便,较治疗前相比便秘情况有所改善,修养阶段为再次出现便秘等情况;无效:未达到有效治疗标准。生活质量以自制量表进行测评,具体项目涉及到躯体、角色、认知、情绪以及社会功能。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PSS19软件实现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在录入软件之后通过计数、对比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统计(x±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0.05作为标准,在<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治疗脑血管类疾病的过程中,若患者便秘时间较长,身体肌能定然会受到影响,浊气由下至上,致使病情加重对患者身体恢复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缓解便秘可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通常情况下,主治医师会使用对足运感区进行针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对以往临床实践进行探究发现,这种方式在治疗因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便秘时能够起到一定效果。究其原因排便这一行为与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有直接关系,通过二者调节完成排泄。一旦患有脑血管疾病,大脑会出现供血不足等情况此外缺血等症状同样会随之出现,进而患者感到排便困难。
足运感区位于旁中央小叶的头皮映射区域内部,对这一区域进行针刺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并调节中枢神经,缓解便秘等情况。以往面对因脑血管类疾病而引起的便秘,主治医师通常以番泻叶作为治疗手段,但是该药物具有较强的副作用,故而大部分患者不愿服用这一药物,以致于治疗效果不佳。而针刺足运感区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该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产生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忽略不计,利用这种方法可令病人感到更加舒适,该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对上述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常规组与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具备统计学特征,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特性。由此可以看出利用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对脑血管病后便秘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可缓解症状,患者身体逐渐恢复,能够作为常规手段用于临床治疗中。总而言之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具有显著医疗价值,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勤.浅析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对脑血管病后便秘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9,009(018):195-196.
[2]那日莎,谭也,王金会,等.便秘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及治疗[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2015.
[3]王月梅.脑血管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