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刁瑞青 赵淑静 居艳梅 许燕
[导读] 目的 深入探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在脑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
        刁瑞青  赵淑静   居艳梅  许燕
        衡水市第八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253800

        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在脑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任意选择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乙组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经研究发现,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并且凝血指标中PT、TT以及APTT评分均高于甲组,而NIHSS评分则低于甲组患者,另外,通过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现,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且差异明显,为此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不良反应随之降低,故而应该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尿激酶;脑血栓
        引言
        在我国,脑血栓已经成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高发于老年人群,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脑血栓在临床治疗中往往使用尿素酶溶栓的方式予以治疗,然而该药物所发挥的融通血管的效果却不显著,并且还极易引发患者出现血管闭塞现象,无形当中就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感[[]]。现阶段,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中提出了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疗效显著提升。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任意选择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其先后就诊顺序分为甲乙两组,确保每组中各有患者50名,其中男性患者56名,女性患者44名。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降压、吸氧以及均衡水电解质等对症治疗,且两组患者均服用尼莫地平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如下,尼莫地平片温水送服,每天三次,每次40毫克;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一次,每次80毫克,与此同时静脉注射含量为20%的甘露醇,每天三次。
        甲组:甲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将10万U的尿激溶于10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天一次,但是应该注重,药物输注时间应该在20分钟最佳。
        乙组:乙组患者只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其中将10万U尿激酶溶解于40毫升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同时控制好低速,一般为10分钟,另外,将5000U的低分子肝素钙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每天两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凝血指标及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并结合观察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观察的数据信息进行梳理和汇总。
        2.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通过对比发现,两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故而,具备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轻微,因此未进行特殊处理,在停药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均自行消退。
        3.讨论
        就当前情况而言,脑血栓已经成为现下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到正常工作当中,诱发患者出现脑血栓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脑部动脉呈弥漫粥样硬化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造成斑块破裂,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等附着并沉积于患者动脉血管的管壁上,进而次年改成血栓,将血管完全堵塞,故而在针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之前,脑血栓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溶栓剂极有可能导致患者诱发脑出血等不良反应,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脑血栓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这样一来就对脑血栓治疗进行深入探究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尿激酶已经成为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溶栓药物,可将患者机体的内源性纤维蛋白催化裂解为纤溶酶,将其溶栓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而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兴起来的抗血栓药物,相比于其他药物其抗凝血作用更高,对凝血因子Xa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避免血栓形成,同时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序贯阻塞程度[[]]。
        总而言之,针对脑血栓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可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凝血指标,加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具备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洁.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2):100-101.
        [2]杜宝振,焦庆政,张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45-146.
        [3]马二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J].人人健康,2019(08):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