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 任力
[导读]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清Myo、cTnI、hs-CRP的检测及临床诊断价值。
        任力
        松滋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434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清Myo、cTnI、hs-CRP的检测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56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yo、cTnI、hs-CRP水平和不同时间段中Myo、cTnI、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Myo、cTnI、hs-CRP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清Myo、cTnI、hs-CRP的诊断价值各有不同,将其联合进行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肌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迅速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续急性缺血而引起的,它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能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AMI的危险性非常重要。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关键[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在组织损伤应激下,血清hs-CRP含量会得到显著升高。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连续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血清中的肌红蛋白(Myo)也是作为心肌梗死的高度敏感标志物[2]。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检测Myo、cTnI、hs-CRP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56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54±3.66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9.51±3.58岁。
        1.3 方法
        hs-CRP的检测采用迈瑞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盒和校准品均由迈瑞公司提供;cTnI和Myo的检测采用贝克曼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盒和校准品均由贝克曼公司提供。所有受试者在试验前均按AMI诊断标准进行检查,分组正确。
        1.4 观察指标
        (1)Myo、cTnI、hs-CRP水平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清Myo、cTnI、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
        (2)不同时间段中Myo、cTnI、hs-CRP水平  观察记录观察组患者于胸痛发作后2小时内送院,并在胸痛发作后6h、24h、48h时用血清促凝管采集静脉血3~5ml。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Myo、cTnI、hs-CRP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CTnI是心肌的一种特殊蛋白,在血液中含量很低,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迅速释放到血液中,血清值增加几十到几百倍,这种状态持续一周以上[3]。Hs-CRP是一种炎症反应时相蛋白,主要由肝脏细胞因子刺激产生,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可显著升高。hs-CRP的另一重要作用是诱导内皮细胞分泌多种炎症介质,促进单核细胞向内膜下浸润。因此,hs-CRP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参与了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与冠心病的关系值得关注。研究发现hs-CRP、cTnI和Myo在病情恶化的患者中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当治疗有效或病情缓解时,均显著下降。因此,通过对三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显示其具有很强的评价指标效应,可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Myo、cTnI、hs-CRP三种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清Myo、cTnI、hs-CRP在临床上的价值可优势互补,将其联合进行检测并用于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明, 陈涛, 张欢,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微小RNA-130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广西医学, 2020, v.42(01):11-15.
[2]柴东剑, 郑晶, 高珍艳,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受相关蛋白6水平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 043(002):154-157.
[3]陶逸菁, 夏智丽, 高程洁,等. 急性心肌梗死再血管化成功后预测左心室重构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v.39;No.302(01):70-74.
[4]Ulrich G , Roland S , Dominik K , et al.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mproves the detection of injured vessels and involved vascular territories in patients with bleeding of uncertain origin[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9, 91(1081):5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